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踩不碎的宿命論,沖不破固若金湯的階層牢籠

踩不碎的宿命論,沖不破固若金湯的階層牢籠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

————— 顧茲曼

前段時間看了鄭瓊導演的紀錄片《出路》這個紀錄片前後的跨度長達七年的時間

記錄了三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和經濟背景的孩子三種人生軌跡

馬百娟,甘肅會寧貧困山村少女,2009年開始拍攝時她12歲,上小學二年級,她所在的小學叫野鵲溝小學,只有兩個老師,五個學生,而她是最大的那一個。

她有一個夢想,長大了去北京上大學。

馬百娟家住在窯洞,全家一年的消費不超過50元。

早上起來開水泡饃饃吃完上學,放學後喂家裡的豬,做飯,收草,要干很多農活。

要幫父母去收糜谷,終日行走在一條陡峭的山路上,行人在上面就像螞蟻一樣渺小,

雖然生活艱辛困苦,但馬百娟依然樂觀的的憧憬著,讀書改變命運。

相信讀書改變命運的另一個主人公叫徐佳,連續復讀三年的小鎮青年,他和馬百娟一樣堅信讀書改變命運,紀錄片開拍時他正是第三次復讀

他的父親是個農民工,父親覺得自己一輩子沒有文化,在外打工受了很多屈辱,因此覺得沒有什麼比孩子上學更重要,自己就算爬在地上也要讓孩子上學。

後來,父親去世了,徐佳更是將生活的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復讀本身是一種具有羞恥感,恐懼感的事,何況已經連續三年的徐佳,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好在他終於考上了還算不錯的大學。

袁晗寒是與馬百娟,徐佳這樣拼了命用學習來證明自己,想以此改變命運的方式截然不同的一個女孩,學習,高考對於她來說可有可無,未來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在什麼樣的階層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之類,只要不餓死就行。

她認為,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餓死

她上北京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中學,高中也是美院附中這樣的名校。

這樣的教育資源是馬百娟與徐佳想都不敢想的,然而袁晗寒不僅有,還主動放棄了。

2012年再次拍攝的時候,當初眼睛裡充滿希望說要去北京上大學馬百娟輟學了。

徐佳也從大學畢業,然而學校不是211,985的他在找工作時卻一籌莫展。

2012年袁晗寒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就讀藝術方向的碩士。

2014年,17歲的馬百娟已經嫁人,她的命運在父親一句「女娃兒除了嫁人,在沒有別的出路」而蓋章定論,也是這一年他們對攝製組關閉了。

徐佳找到工作後便和女朋友結了婚,2018年的徐佳在武漢有了車,有了房,看似終於在這個城市站穩了腳跟。

2015年回國的袁晗寒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實習,同年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家裡並沒有指望她成功,只要她自己喜歡就好。

他們三個都是當代中國的縮影,

封閉,絕望,貧瘠,失去自我的馬百娟

努力,拼搏,負重前行的徐佳,

瀟洒,自我,隨心所欲的袁晗寒,

馬百娟也許一心也像徐佳一樣前行,但她的入場費根本不足以支撐她找到更好的出路,三個人裡面徐佳和我們最為相像,他就像我們大多數一樣努力活著,向上,試圖打破階級固化的牢籠。

導演將袁晗寒的作品發給徐佳時,問到階級的差距時他說「我現在接受這種不公平的存在,但我會努力去改變」

然而他努力奮鬥的終點,也遠遠不及袁晗寒的起點高。

導演鄭瓊說「我拍這個並沒有讚美誰,也沒有憤怒在裡面,這裡面我最想批判的是徐佳的生存環境」,「我更想讓這三個階層的人能融洽」 。然而很多時候出生已經決定了我們的宿命。

作為一個還算有上進心的普通青年來說,這個記錄片看的我挺心酸的,生活平靜時還會像徐佳一樣告訴自己,沒關係啊,我會努力改變。

但有時還挺想罵一句去尼瑪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鹽站 的精彩文章:

TAG:加鹽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