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航空發動機第一人:為技術更國產,他放棄出國,堅持自主研發

中國航空發動機第一人:為技術更國產,他放棄出國,堅持自主研發

中國是一個航空大國,也是一個航空強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航空科技背後的艱辛發展歷史,更遑論航空發動機領域,更更遑論航空渦扇、渦軸發動機領域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尹澤勇院士如何花費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將中國航空渦扇發動機和渦軸發動機從無到有發展起來,並帶到世界領先位置的。

尹澤勇,中國工程科學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主持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自主設計研發的渦扇發動機、渦軸發動機、以及第一個商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驗證機等,同時擔任航發集團科技委主任和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院長。

尹澤勇1945年出生於重慶,1967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結構力學專業。當年他在讀大學之前,曾因為經濟原因想放棄高中學業,去選擇讀性價比更高的中專技校,但在老師的一再鼓勵和堅持下,他終於下定決心讀書讀到底。大學畢業後,尹澤勇獲得了到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機械與航空系深造的機會,但他去了美國沒多久後便毅然回國,20年後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拿到了發動機工學博士學位。

關於放棄在美國拿學位而回國的原因,尹澤勇有自己的深刻認識。他認為歐美國家航空發動機技術發展已有百年歷史,他們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技術成果轉化再到工程實踐有他們完備的體系,而這套體系並不適用於當時的中國。中國不僅工業基礎薄弱,科學基礎也非常落後,早年我們就吃過仿製蘇聯的虧,中國航空發動機應該有自己的道路,一條更適合當前實際的道路。

懷著這樣的信念,他來到湖南株洲的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工作。但是航空發動機的研製談何容易,更不用說是在零基礎的情況下起步。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其製造難度稱得上是現代工業的頂級水平,也正因為如此,航空發動機的研發能力才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研和工業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情況下,一台航空發動機的研發,要燒掉150~200億的資金,而且研發周期十分漫長,牽扯到空氣動力學、熱力學、結構力學、燃燒傳熱、自動化科學、材料科學等多個學科和領域,面臨高溫高壓、高負載、高轉速等諸多難點,絕非一蹴而就可以成功。

所以尹澤勇在研發工作中非常注意抓緊時間,和時間賽跑,他深知一個發動機的研發周期長達數十年之久,所以一絲一毫都不能鬆懈,每天的一小步積累起來到最後就會是一大步,能讓成果造出來好幾年。為此,他常常廢寢忘食,以至後來查出來胃出血,嚴重的胃潰瘍甚至讓他不得不做了胃切除手術。

後來,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中國終於成為繼美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後的第五個能夠自主研發和製造航天發動機的國家。如今,由尹澤勇院士主持研製的渦扇發動機和渦軸發動機已經被用在了多款國產飛機上,改變了我國航空發動機需要進口的局面。

尹澤勇院士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宇宙浩淼,人生短暫,盡心儘力,庶幾無憾。」這段話成了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iteTech槽點 的精彩文章:

年中手機銷量榜:小米霸榜,榮耀搶眼,諾基亞也能進前十?

TAG:BiteTech槽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