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戰爭後士兵屍體處理的方法有哪些?第二種讓人毛骨悚然

古代戰爭後士兵屍體處理的方法有哪些?第二種讓人毛骨悚然

戰爭後士兵屍體處理的方法都有這些,第二種讓人毛骨悚然。在戰爭片里經常能看到打打殺殺的局面,不管是勝利的一方還是戰敗的一方,都會有人員死亡,甚至有的死傷慘重,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都是有可能的,那麼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就出現了,這麼多屍體後來是怎麼被處理的?

要是任意的讓屍體在原地方腐爛,不僅可能有瘟疫產生,還會有難聞的氣味產生。因此面對死屍不管是自己的還是敵人的,一些軍官都會建議用兩種方法進行處理。一種就是掩埋,這種方法針對死亡人數不是很多的,這個埋可不是一個人一個坑,而是挖一個巨大的坑。

把俘虜的屍體一起都放進這個坑裡進行掩埋,而自己的人會新挖一個坑,不過也是一起都掩埋掉。這個方法從古至今的戰爭中用的最多的,因此中國有些地方就有很多的屍人坑,還有萬人坑等等,在現今的山西省晉高平市的小村莊就有一個萬人屍骨坑。

這是一場極為殘酷的戰爭,當時昭王攻打武靈王,昭王在白起的幫助下滅了趙軍四十餘萬,後來這些屍體就被埋在了晉城高平市的一個小村莊上,這也是著名的長平戰役。這些大坑裡一般都是普通的士兵,對於身份尊貴且戰士的將士,會有人單獨為他收屍。

比如就在這次戰役中死去的趙國將軍趙括,趙括死去後,老百姓偷偷的把他的屍體找出來,埋在了村裡的山嶺上,這個村也改為趙村,為了就是讓後代子孫世世代代記住這位偉大的將軍。埋不僅僅有掩埋,還有埋成金字塔型的,有埋成道路兩邊的。

除了長平戰役留下的骸骨令人震驚,河南的義馬白骨坑更是讓人毛骨悚然,這個方法就是把屍體放在道路兩邊用土夯實,這種方法也叫築京觀,主要是對俘虜的掩埋方式,後來到了清朝就廢除了這一方式,公平的對待敵軍的死屍。

除了埋葬屍體外最為普遍的處理屍體的方式就是活化,這樣的方法既杜絕了屍體的腐化,又避免了瘟疫的發生。根據古人記載,在春秋時期活化就比較流行了,當時的目的主要是侮辱和懲罰這些戰敗的敵軍,因此只有敵軍才會被活化。

最後一種也是比較常見的處理屍體的方法就是棄而不管,這種情況多數在千里無煙的邊外,仗打完後很多屍體無人整理,就任由這些屍體腐爛,被野獸吞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鑒鍾情 的精彩文章:

南星月菩提珠——成就「菩提之珠」,你喜不喜歡這顆靈性的珠子?

TAG:一鑒鍾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