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紫光雲三個月上線,背後是一個怎樣的布局?

紫光雲三個月上線,背後是一個怎樣的布局?

原標題:紫光雲三個月上線,背後是一個怎樣的布局?



2018年3月30日,紫光集團重磅發布了「紫光雲戰略」,宣布投資120億元進軍公有雲市場。三個月後的7月10日,紫光集團宣布,華北與西南地區的三個大區節點建設及內測如期完成,紫光公有雲上線試商用。紫光雲首期上線的基礎服務和平台服務共有12個大類,267種雲服務產品,其中基礎服務涵蓋計算、存儲、網路、安全和監控5個大類,平台服務有資料庫/大數據、開發測試、視頻、人工智慧、物聯網、智能製造、城市融合能力服務7個大類。

在7月10日的上線試商用發布會上,兩位新加入紫光雲的高管亮相:曾擔任過小米雲平台系統部負責人、國美控股集團首席架構師及國美雲總經理的紫光雲副總裁兼運營部總經理李永斌;曾在美國谷歌總部工作,設計開發了谷歌第一代DDoS系統以及負責過研發谷歌智能廣告投放系統的紫光雲首席架構師王勇。而曾在新華三擔任雲計算產品線總工的盧國強則以紫光雲解決方案部總經理的身份亮相,新華三雲計算產品線開拓者之一的鄧世友以紫光雲CTO Office架構師身份對紫光雲平台服務進行了在線演示。


紫光雲總裁兼CEO吳健介紹,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紫光雲拉起了一個200多人的運營團隊,包括吸引到資深業界人才和高管;完成了天津、廊坊、重慶三地選址,設備選型與採購,運營平台開發,架構設計,部署聯網,上百個模塊的優化對接等工作;同時紫光集團3000多人的研發力量參戰,在三個月內完成了三次版本迭代、新增27萬行代碼。此外,紫光雲將在2018年底將完成4個大區、20個城市二級節點投產;2019-2020年,計劃交付6個大區、10個一級節點、50個城市節點,總投資超過46個億,同時布局海外市場;2021-2023年,交付6個骨幹節點、20個一級城市節點、100個城市節點,目標國內公共雲TOP3。


2018年將是紫光雲元年,紫光雲強調ToB雲服務的定位,集合紫光全集團的晶元、存儲、伺服器、網路、私有雲、解決方案等全線技術之力,包括紫光集團3500+的雲專利儲備,以呼嘯的速度而來。吳健在7月10日試商用上線現場笑說,紫光雲不是一家PPT公司。那麼,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布局?

千萬級雲計算大單的預示

(上圖為紫光雲總裁兼CEO吳健)


2018年中國雲計算市場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千萬級和億元級雲計算大單頻現。相比於一年前頻現的0元中標、1元中標等雲計算項目而言,2018年中國雲計算市場頻繁出現的上千萬乃至億元大單,背後又預示著怎樣的趨勢性變化呢?


吳健認為,隨著千萬級甚至億級雲計算大單的頻繁出現,說明企業客戶需求的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有雲或公共雲,而是可以理解成為一種服務,包含了公有雲、私有雲、託管雲等多種計算形態的混合、統一交付。「對於現在大企業客戶來說,所有的業務都跑到公有雲上,事實上比較難,但是都有強烈使用雲服務的需求。基於一個多雲的管理平台,不論是公有雲、私有雲、專享雲、託管雲,還是裸金屬伺服器、虛擬化主機,都能統一在一個平台上得到解決,這就是目前巨大市場需求。」吳健表示。


千萬級、甚至上億元級的雲計算項目出現,其實解決的是企業信息化升級的整體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公有雲概念。吳健一直強調,當前市場的巨大矛盾,是產業客戶的大量需求和各個雲廠商的實際交付能力之間的巨大鴻溝。「這個矛盾目前來講既是困難,也是機遇。正是基於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對ToB市場的理解,ToB的市場正在爆發當中,我們才推出了紫光雲的服務。」吳健表示。


此外,中國的市場非常特殊,希望私有雲、專享雲等都可以同構化變成雲服務,以打包方式解決企業混合雲的需求。現在很多公有雲廠商也在提這個方向的方案,即公有雲的方案縮小規模形成私有雲方案,基於同構體系統將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形成統一調度。紫光雲從一開始就考慮到這個問題,從客戶實際的需求出發,提供從私有雲、城市雲到公有雲的混合交付模式。

吳健強調,未來到底是公有雲、私有雲、還是專享雲,這些都不重要。雲計算的關鍵是一種服務能力,是統一解決企業客戶整體IT信息化的能力,這才是目前巨大的市場需求,也是以ToB為特徵的雲計算2.0。

紫光雲的ToB架構設計


(上圖為紫光雲聯席總裁焦剛)


在3月30日紫光雲戰略發布上,紫光雲管理團隊就強調了紫光雲的ToB屬性。三個月過去了,紫光雲已經初步上線試商用,那麼紫光雲在架構設計上到底是怎麼體現ToB屬性的呢?


紫光雲的架構設計非常特殊,叫作「一多三統一」。「一多」即多門戶,包括城市雲門戶、公有雲門戶和行業雲門戶,而紫光雲通過大區節點+一級節點+城市節點的核心邊緣多級架構的設計,覆蓋全國的多個入口,在架構設計與搭建上就天然具備了混合交付能力、個性定製能力與彈性擴展能力。「三統一」為統一融合架構、統一資源管理、統一運營管理,即通過自主研發的運營平台實現雲服務資源解析與綜合調度,在滿足分散式、分級、個性的同時,保證了底層架構和運營運維的統一。

可以說,紫光雲的三級架構體系,就是針對ToB市場而設計的。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有雲,其數據中心節點大多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周邊,節點與節點之間是平級關係,一個節點宕掉後馬上可以用另一個節點取代,或是用戶雲需求擴張就可以馬上調度新的節點,從而保證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與可用性。然而,互聯網公有雲的架構設計,卻難以滿足政府和企業級客戶對於數據管理的要求,這就是紫光雲的城市節點的由來。紫光雲的一級城市節點和二級城市節點,讓城市雲、行業雲和企業雲的數據可以留在當地,例如省級政務雲就可以部署在紫光雲的省級節點,而地市政務的專有系統則可以部署在二級城市節點。


李永斌強調,紫光云為政企用戶構建了一個統一管理平台,應用與運維是一體的,但是雲基礎資源則可以根據成本和場景化需求部署,「這是我們整個方案交付最精髓的地方」。


實際上,紫光雲的三級架構要比ToC類公有雲要龐大得多,也複雜得多。整個紫光雲體系借用了新華三的整體雲基礎能力,根據用戶的需求並結合場景化驅動的方案,構建的一朵符合中國特色又對標國際一流廠商的公有雲。為了實現三級聯動,紫光雲在中心雲運營平台上搭建了一個適配層,由適配層來協調不同雲能力輸出到不同的數據中心,這就「好像大腦和神經一樣」,有一套多維的管理系統來控制協調紫光雲的各個不同能力。相當於通過兩層平台來協調和調度整個紫光雲的節點資源。鄧世友介紹說,這三個月來,為適配多級節點統一調度的需求,紫光雲運營平台新開發了27萬行代碼,運營平台複雜的調用鏈,多個節點之間的聯調,也對紫光雲的上線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在7月10日紫光雲上線試商用的時候,已經建成了紫光雲華北1區(天津)、華北2區(廊坊)和西南1區(重慶)兩個大區共三個可用域,2018年底完成華北、華東、華南、西南4個大區節點的建設,並推進一級節點與城市節點的快速落地。

而紫光雲的交付,還可以公有雲、駐地雲、託管雲三種方式交付。特別是一些政企系統必須要專機專用,不能與其它用戶的設備和數據共存在一起,這對於互聯網公有雲來講很難滿足,紫光雲也結合公有雲的資源復用特色、又兼顧到政企客戶的特殊要求和需求,而設計出來的新型ToB類公有雲。


當然,紫光雲在細節的設計上,也在很多地方考慮到了ToB類政企客戶的需求。比如,政府和企業需要專線,紫光雲就提供了多種類型的點對點直接專線接入雲,在雲端VPC內,雲主機和裸金屬伺服器可以實現二層網路互通,並支持這兩種資源的自動化轉換。

ToB場景驅動的特色雲


(上圖為紫光雲及新華三高管團隊)


紫光雲從一開始就是ToB場景驅動的特色雲。


紫光雲已經先期展開百城百業的融合布局,涵蓋了工業、建築、政府、交通、信用、環保、教育等多個領域。2017年,紫光政務雲、工業雲、教育雲、糧食雲、交通雲和農業雲在南京、蘇州、連雲港、鄭州、瀋陽、天津、武漢、廣州、東莞、昆明、拉薩等地市相繼落地。


為了支撐百城百業,紫光已經成立了多個行業雲公司,為不同行業的用戶提供從IaaS、PaaS到SaaS的全棧式雲服務:專註於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紫光雲引擎公司、專註於數字建築的中設數字公司、專註於政務大數據的熙誠紫光公司、專註於交通大數據的紫光京通公司、專註於信用大數據的中青信用公司,以及正在籌建專註於VR/軍民融合的新紫光系公司。已經部署的行業雲有河南農業雲、陝西氣象雲、雄安BIM、武漢水務雲、南昌VR雲、成都城市雲、廣東交通雲、瀋陽工業雲、西城區政務雲、蘇州工業雲、連雲港城市雲、惠州教育雲、菏澤城市雲等。


正是因為有了百城百業的先期布局,紫光雲才得以進入各類政府大型項目名單。例如工信部和財政部等在2018年6月近期密集出台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2018年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工作指南》等多項旨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產業支持政策,紫光雲引擎公司也得以進入有關名單。而基於百城百業的布局,紫光雲將發展100家頂級夥伴、幫助1000家創業夥伴,還計劃新增2000人的研發人員,以線上帶動線下,為企業用戶提供從IaaS、PaaS到SaaS的「全棧式服務」。


在紫光雲百城百業布局的基礎上,紫光雲上線試商用時就推出了多種場景驅動的雲服務,代表為紫光開發測試雲、紫光工業雲以及紫光VR雲。紫光開發測試雲面向雲計算2.0的規模化敏捷開發,集合了紫光1萬多名研發人員的15年實踐經驗,特別是創新了Smart Sense智能感知項目健康度服務,可以實時不間斷監控開發項目的健康程度。紫光開發測試雲提供了完整的數據化生命周期管理、代碼質量安全可控以及完善的諮詢體系,紫光雲自身的開發過程中就應用了超過200萬行QM代碼。而紫光工業雲則基於紫光雲引擎的UNIPower工業互聯網平台,在蘇州華亞智能工廠項目中,紫光雲引擎為華亞打造了以MES、高級計劃排產、生產設備物聯網、智能製造企業雲圖為核心的智能工廠方案,幫助華亞的生產計劃編製周期縮短了50%、計划下達及時性提高80%、現場數據收集率提高99%、工時統計準確率提高80%、庫存周轉率提高25%。紫光VR雲的運營基地和總部設在了南昌,紫光以產業化思路來運營VR生態,包括籌建了VR標準檢測平台、VR產業交易平台、VR基地線上平台、VR天使基金平台、VR技術研究平台等,對外輸出VR+工業、VR+零售、VR+企業、VR+教育、VR+醫療等多種產業VR解決方案。


當然,紫光雲還有更多的場景化交付,包括已經有試商用客戶在實際使用紫光雲的服務。在紫光雲初期,紫光集團自身就「吃自己的狗糧」,把集團內的公司陸續用上了紫光雲平台上,例如新華三的業務系統已經開始登陸紫光雲。而紫光雲已經上線的三個節點,其選址本身就是考慮到了當地的實際業務需求。


對於盈利預期,「如果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思維,真正做出價值,其實不用擔心盈利的問題。而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領域,有很多PPT公司,講完一套PPT、告訴大家一個願景,就好像已經實現了,但其實離最後的交付是巨大的鴻溝,現在絕大部分是這種情況,我覺得還是很浮躁的。」吳健特彆強調,「紫光包括新華三,絕對不會交付爛尾工程。而在業界,尤其是ToB雲市場,交付的爛尾工程其實非常多。」


目前來看,紫光雲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以實際業務和場景拉動、面向大型企業客戶市場的多雲服務技術平台體系。紫光雲的技術、產品與服務布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國家雲」,按照一個國家的經濟模型和組織體系而建、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的超大規模雲服務。而紫光雲又是一個務實的雲,通過靈活的機制與國家、城市和企業合作,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結合雲和傳統IT的新形態雲。更重要的是,紫光雲還是一個執行力非常強的雲,三個月速度火線上線,而且是新架構、新設計,證明了紫光雲的決心與信心。


2018年7月10日是紫光雲的一個開始,紫光雲的布局將在未來兩三年逐步展開。紫光雲的這樣一個新架構、新設計、新布局、新定位,能否贏得市場?能否撬動萬億企業IT大市場?目前來看,至少有很大的勝算。(文/寧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科技時代 的精彩文章:

TAG:雲科技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