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中有秦始皇和陳勝吳廣的後代,真的?
原標題:日本人中有秦始皇和陳勝吳廣的後代,真的?
提示:據日本《新撰姓氏錄》記載,日本人中有秦始皇的後裔,也有陳勝吳廣們的後代,更有漢朝皇族子孫,但中國人卻一直不承認他們是中國人的後裔。這是因為在中國人的概念里,文化一直是大過血緣的,而這正是中國文化不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秦始皇
《古事記》是日本第一部文學作品,包含了日本古代神話、傳說、歌謠、歷史故事等。712年,整理的《古事記》被獻給元明天皇,記述了日本從建國神話到推古天皇(聖德太子的姨媽)時代的事。全書用漢字寫成,於語序上雖以漢語的主謂賓語法為主,但日語的語法結構也時而出現,體現了日本早期變體漢文的一些特徵。而《日本書紀》是日本流傳至今最早的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它與《古事記》合稱為『記紀』。這本書也是用漢字寫成,多半借用中國典籍上之文字,拿來描述其上代所傳承之傳說。在這兩本書對這段時間大量來自中國的「歸化人」到達日本有著非常詳盡的記載。
這些「歸化人」的代表,有弓月君(秦氏)、東漢直(劉氏)等人。我們先說秦氏的弓月君。
弓月君與秦末農民起義中的「陳勝吳廣們」以及楚漢之爭中逃到了朝鮮半島、以後又遷徙到日本的人氏,一直自稱是秦的子民。
據日本《新撰姓氏錄》記載,日本秦氏的祖先是五世紀初從朝鮮半島渡海而來的,其頭人在從大陸逃到朝鮮試改名為弓月君,是秦始皇五世孫。最終率領一百二十縣的百姓來到了日本的九州島。
弓月君及其部眾擅長土木、農業等技術的,利用灌溉技術大力進行土地的開發,並且從事養蠶、機織、造酒和製作金屬工藝品等各項勞動,對開發京都盆地貢獻巨大,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奠定了大和王權的經濟基礎。
弓月君及其部眾以京都山背為根據地,使秦氏的勢力以山城國為中心,遍布東至美濃、伊勢,西至贊歧、筑前的廣泛地域。與同為「渡來人」的漢氏相比,秦氏不僅與地方土豪勢力結合緊密,而且還與稻荷、鴨荷、宇佐八幡等神靈信仰以及賀茂神社、松尾神社等有密切關係,成為古代日本屈指可數的大勢力。
這就是說,在日本秦氏不僅是秦始皇的後代,還有「陳勝吳廣們」後代。這些人到日本後不蛤頑強生存了下來,而且還發展壯大,對日本國的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的作用。
陳勝吳廣
東漢直據說是東漢末年,一群不願意接受曹操統治的漢朝皇族後裔,在一個叫「劉阿知」族人率領下從朝鮮東渡扶桑,被扶桑大王賜姓為「東漢直」,成為留在日本的一支漢室血脈。
據記載,當年隨劉阿知來日本(其時,中國史書稱其為倭奴國)的,還有段氏、郭氏、李氏、多氏、皂氏、朱氏、高氏等七個姓氏。他們到倭奴國國王后,劉阿知奏請倭奴國國王,派遣使者前往高麗、百濟、新羅等國,將許多流落在這些地方的同鄉族人招來倭奴國。因人多地狹,倭奴國國王又將他們分置各地。
同樣,據日本《新撰姓氏錄》記載,劉阿知歸化倭奴國後,被賜為「東漢使主」。到日本仁德天皇六十年(公元372年)四月八日,阿知的後裔被賜姓「坂上」,再到日本雄略天皇十六年(公元471年)農曆10月1日,阿知的後裔又改賜姓為「大藏」。
這一支人同樣為日本國的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的作用。據載,公元930~946年,劉阿知後裔大藏春實在平定當時日本發生的「天慶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日本天皇的嘉獎和賞賜,一時間,這支劉氏皇族後裔「恩寵偉大,威勢極盛」。
這些文字記載對於我們今天很多人來說是新鮮的,大家也許想也想不到我們秦漢皇室的後裔能在日本國把「事業」做得這麼大。然而,當我們認真看看中國的古籍就會發現,日本人一直自認為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只是得不到中國人的認可而已。
邪馬台國是《三國志》中《魏書·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書倭人傳)記載的倭女王國名,被國際權威學術界一致認為是日本國家的起源。《三國志》、《晉書》等史籍對「邪馬台國」的記述可謂一幅風情畫,能讓人們看到其國民當時的生存狀態,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在二千年前就「自稱」是中國人。
《晉書·列傳第六十七·四夷》用了幾百字介紹了「邪馬台國」的情況,這段記述翻譯成白話文即是:
倭人在帶方郡東南大海中,依山環海建立國家,島上多是山林,沒有良田,以海中動物為食。從前有一百多個小國相聯合,到魏朝時,有三十六個小國互相通好。全國有七萬戶人家。男人不分大小,都刺面紋身。自稱是西周太伯的後代,又說上古時代派使者到中國,都自稱自己是大夫……婦女的衣著如同被單,在被單的中央有一洞眼用來伸頭,都是披散頭髮,光腳而走……國中婦女占多數,但不淫蕩不嫉妒。不設公堂訴訟,犯有輕罪的人沒收他的妻子兒女,犯有重罪的族滅其家。從前以男人為君主。漢代末年,倭人發生內亂,攻伐不定,便立女子為王,名叫卑彌呼。
卑彌呼
《三國志》中說,卑彌呼擅長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年紀雖然很大卻沒有結婚,只有弟弟輔佐朝政。卑彌呼為王后,從來沒有外人能夠見到她的面,只有千名仕女以及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出入往處。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即是「法術」所致,迷信的人們有點信奉她為「神」的意思,人們認為她是有「神功」的。
「邪馬台國」與中國三國時代的魏朝通好,兩國通過帶方郡頻繁往來。公元238年,卑彌呼女王派遣使者難升米朝見魏帝曹睿。魏帝賜予卑彌呼以刻有「親魏倭王」的紫綬金印一枚,包括銅鏡百枚在內的禮物若干。這時候,大約是「邪馬台國」有一些麻煩,即是其與鄰國、男王統治的「狗奴國」有矛盾,專程前來向魏國求助。
魏政府寫了篇檄文並派出使者支持「邪馬台國」,但是「狗奴國」對魏政府的檄文並不在乎。其後,「邪馬台國」與「狗奴國」暴髮長期戰爭,卑彌呼在戰爭中去世,「邪馬台國」擁立了一名男性為王,但是國中卻引起大亂,只好再度擁立卑彌呼一族的女性台與為女王,這才平息了內亂。
這些記載都是生動而鮮活的歷史畫面,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國的國家起源以及早期的民俗風情畫卷。但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承認一些日本人是中國人的後裔呢?這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即是在中國人的概念里,文化一直是大過血緣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有一定的血緣關係,中國人也會將其視為「異族」的。所以,日本人的認祖在中國的歷史上基本是沒有結果的、白費力氣的。文化不同,即使皇帝本人來了,中國人也不認可,何況皇帝的後裔。這也正是中國文化不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文/路生)
劉阿知
劉阿知,漢獻帝的玄孫,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倭奴國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又稱阿知使主。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看看這兩個女人,就知道李自成為什麼是個命苦的男人了
※此女做了38年皇后,死後馬兒也傷心地為她飲酒
TAG:路生的文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