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草書的出現要早於楷書,在古代,楷書並不是書法的基礎!

草書的出現要早於楷書,在古代,楷書並不是書法的基礎!

學習書法必須從楷書開始,這是書法圈子裡面常見的說法,被很多書法老師奉為圭臬,很多學員也深信不疑。

先說楷書不是書法的基礎,從書體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後出的楷書不可能是更早出現的諸多書體的基礎。楷書形成於漢末、魏晉,全盛於隋唐。也稱作「真書」、「正書」。

書法有五體:篆、隸、楷、行、草。另外,書法的要素有三個:點畫、結字、章法。要良好的實現這個三個要素就要使用一系列的技法。產生這樣的誤會,是因為在傳統的書法學習中,其目的首先是寫字。當然楷書是日常常用字體,寫字作為實用,以楷書作為基礎,本是無可厚非的,應該說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首先,楷書就不是「篆書」、「隸書」的基本功,因為篆書從甲骨文開始、歷史上就有,到秦代已趨於成熟;隸書從秦代開始就有,到漢代已然成熟,而楷書漢代末期才剛剛萌芽,經歷東西晉、隋到唐代才基本定型。雖然楷書、篆書、隸書在行筆速度上都有「求穩」的共性,但這不是主要影響因素。

通俗點兒說,楷書筆法在篆書、隸書這裡是幫不上忙的。反過來說,楷書的筆法倒是跟篆書、隸書學的。因此,楷書不是篆書、隸書的基本功,要說篆書、隸書是楷書的基本功是正確的,是有據可尋的。

我們再來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楷書藝術經過了一千多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 它是與其他書體相併列的一種書法藝術表現形式。和其他書體相較,楷書自有它獨特的藝術語言,有它為其他書體所不可替代的藝術感染力和藝術魅力。

楷書吸收隸書結構勻稱明晰的優點,把隸書筆畫的「波折」改為平直,把隸書形體的扁平改方正,書寫時比隸書更方便,一直沿用至今。我們現在看到的魏晉時的楷書,離篆隸不遠,形體古樸自然,但無嚴謹的法度約束。隋代以後,楷書注意法度,結構整齊、方正,書家層出不窮,以顏真卿、柳公權等人成就最高。宋元明清的書法家都以唐以前楷書為規範,近代以至當代學書者更是如此。

通過對楷書的學習創作,可以培養書法家一些必備的表現能力,尤其是可以培養我們對於點畫的角色塑造,賦予點畫豐富意態的能力。 對點畫的角色特性的賦予,表現在每一個點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功能,以及它的情態塑造上。這一點,任何書體都沒有楷書這樣豐富、完整、清晰。

楷書對於培養我們對一段線條的獨立的形象意態的塑造和表現能力是無可替代的。 書寫楷書時在調動和運用技術的時候是非常明確地去塑造一個點畫形態的,這個點畫形態又是為其他的點畫所不能取代的,它具有在空間里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

草書的出現,要先於楷書,特別是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為代表的唐代楷書。因此,從秦、漢、魏晉的絕大多數書家的經歷來看,尚未出現的楷書,他們根本沒有學習的可能,因此「楷書是草書的基礎」說法,對於他們而言,自然是不成立的。或許早期的草書大家們初學另有簡便入門的基礎內容,但肯定不會是楷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之美 的精彩文章:

他是民國書法家,楷書自然流暢,後人說他的書法直追「宋四家」,當代書法家寫的出來嗎
他是清代女畫家,畫面設色雅麗,它的草蟲畫被稱為「清朝第一」!

TAG: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