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理性的人是一部哲學,感性的人是一首詩

理性的人是一部哲學,感性的人是一首詩

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面臨著感性和理性地抉擇,比如賴床的心情和勤奮的目標、大快朵頤的心情和減肥的目標等等。在生活中,理性更像是目標原則,指引約束著我們的行動,擺渡我們到達心中彼岸。感性就像是把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每一個音符都演奏出來。

感性

憑藉感官認知的、基本由個人的感情決定的、並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來做判斷的反應方式稱為感性。感性是直白和具體的,是下意識的自然流露,在喜怒哀樂中透露著我們的價值觀和潛在信念。我們的歡樂,憂傷,發怒,興奮都是情緒的宣洩,宣洩會讓我們感覺舒服。偏感性的人習慣把自我放大,同時也把自己的情緒放大。因此純感性的人會被認為是瘋子。比如梵高,他的畫充滿了各種感性的誇張表達,滿足了我們心底中感情宣洩的願望,所以他的畫價值昂貴。而他本人在世時基本不被人理解,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一般來說,感性的人直覺比較強。這種直覺使得感性在提高效率方面做著卓越的貢獻,比如因為對某個人的信任和好感你會對他的行為進行免檢,「你辦事,我放心」。而不是每次都要浪費時間用理性大腦來判斷分析,這可是只有理性的人工智慧做不到的高效。

太過感性也會帶來一些麻煩,像目前營銷所使用的大部分手段都是利用了人們的感性短路問題。廣告很多都用漂亮的美女、精美的食物來作為主要元素,詳見前一篇文章《感性生活方式不但毀掉我們的健康,還毀掉我們的人生》。而女性和孩子的感性大腦相對更發達,也更容易落入這樣或那樣的圈套。所以都是以女性和孩子為對象的生意比男人的生意好做很多。

理性

一般認為,理性就是在有溝通交流的社會化群體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在感情上需要溝通的必須,有著對客觀認知共同認定的必須。在某種情況下,人們需要一個認知上的統一。要統一,就要有分辨,分辨我們行為中的該與不該。於是乎,我們人類特徵的思維在認知上產生了異變,形成了理性思維。

理性能夠識別、判斷、評估客觀以及使人的行為符合特定目的。理性理性能夠認識到事物的一般規律,可讓我們分清主次,聚焦重點,排出順序,有的放矢,做出適合的決定。理性的人往往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有效,更有利於日常工作和生活。

理性讓人安靜、清醒、客觀、全面,是收斂性的。理性的人會更多依據客觀事物的變化規律掌控事物發展,嚴格恪守真理,會有效地觀測時局變化作出相應調整,創造更大的利益。偏理性的人容易從負面情緒中跳出來。然而偏理性的人給人難以溝通的感覺。因此純理性的人會令人討厭。比如洛克菲勒能把握住商業社會的根本,在賺錢方面極有能力。但是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及其冷酷無情的人,社會形象非常差。洛克菲勒去世前認識到這一點,設立了洛克菲勒慈善基金會用以改變社會形象。

洛克菲勒

理性思維偏向的是邏輯分析推理,導致了科學,雖然理性和科學給人以十足的信心,然而卻導致人類的許多自狂行為,背離一些自然規律。導致人過分關注自我,偏向於自私自利的一面,很少能關注全人類豐富多元的需求。因此理性思維的境界並不是很高。

理性思索並不一定能讓我們擁有真知,理性思考也並不一定能讓我們帶來幸福。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就反映了理性的兩難。

感性與理性

感性的優勢在於能夠迅速地感知自己情緒的變化,理性的優勢在於通過發揮思維邏輯能力採取解決的策略。感性和理性能夠平衡的人,在面對負面情緒時能夠用最短的時間恢復冷靜。

比如說遭遇痛苦時,感性的人第一直覺就是糾結於痛苦,在痛苦中迷失和淪陷。而理性的人選擇思考產生痛苦的原因,並用批判的態度面對這種情緒。然後考慮多種可以使自己逃離痛苦的方法,最後進行篩選,採取最有效的方式擺脫負面的情緒。

理性是後天培養的一種思考工具,註定是為了限制,規劃慾望,導向成功的存在。理性的人追求效率與成功,慾望不多。感性的人追求安逸舒服,有許許多多的慾望。人不是邏輯的機器,註定不會絕對的理性。

那些偉大的人物,他們並不是純粹的理性思維者,他們大部分都是情感思考類型,即是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方式的雜糅。

理性控制下的感性才是我們「需要」的感性

一味感性或理性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為了更好的與世界與自己相處,需要作出很多妥協。因為縱情肆意的生活,如果沒有度,我們身體可能吃不消,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理性和感性是人性的兩面性。感性中釋放的雄渾壯美的激情,在壓抑的時候能有個主觀發泄的窗口。然而單一的感性眩幻了生命的可行性;理性以真理為中心,把自己放置在自我可控制的範疇內,不讓自己的人生因為客觀和主觀原因而偏離自己應有的軌道,然而單一的理性會遲鈍生命的感覺。理性控制下的感性才是精彩好玩!

「感性是皮,理性是骨」是這種偏向理性主導的思維模式的最好方法,對自我和他人的積極意義更大,消極意義更小。這樣才能夠通觀全局,在平衡自身的基礎上,也兼顧其他生命體的感受。

情緒管理的要義之一,便是建立以理性為主導的思維模式。形成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感性與理性平衡點則因人而異的。如果你想成為隨性果敢的人,大可感性一點,因為有時候太過理性容易瞻前顧後,遲疑不前。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做事周全的人,那就凡事多思考,理性的比例就會不斷提高。理性指導行為,而最終決定行為的卻是感性;如果真想找到所謂的平衡點,最根本的還是健全你的理性審判機制,加強他的管控能力。

如何建立「理性為骨,感性為皮」的思維模式?

感性的人對自己理性建立的第一步是審視接納自己的情緒;反省觀察自身情緒是感性開始向理性過度的一個重要階段。之後去思考怎樣面對,要採取的具體做法。選擇有利的做法,帶著理智開始思考行動。採取最優的行為,這將更有可能得到一個令人感到開心的結局。

開心是一種感性的感受,也就是說你的理性把接力棒又傳遞給了感性,這感性的情緒更可能是個積極的情緒:比如喜悅。積極情緒代替了最初的消極情緒。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待人接物的習慣變了,變得更讓自己滿意了,這樣的你會悠然有一種幸福感受。

最好能感性看待問題,理性解決問題。

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人才是真正優秀的人。因為他們不會冷漠,也不會熱情高漲;他們心中喜悅卻不曾狂歡哈笑;他們對事物感受度高,能作成相應對策,卻不會盲從。

在《理智與情感》作者簡·奧斯丁認為:人不能沒有感情,但感情應受理智的制約。

《我的青春誰做主》總結得好:用感情來代替理性那是幼稚,完全理性是空談,成熟的標誌是把兩者分開,可以用感性去看問題,但是必須用理智去解決問題。

《我的青春誰做主》

怎樣才能做個感性與理性完美結合的人呢?

1、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有過激的想法,常念有一顆包容的心態和平和待人的態度。

2、理解任何情況下都會有反對的聲音。

3、懂得區分理性和感性的場合。

4、多看、多聽、多思考,多經歷,看一些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書,如《金字塔原理》、《麥肯錫方法》、《思考的藝術》等。

微信公眾號「醫生談健康養生」其他有深度的文章

如果你覺得我們的文章對您有用,想看更多文章,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醫生談健康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生談健康養生 的精彩文章:

TAG:醫生談健康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