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常:為朱元璋獻上天運有歸之符
朱元璋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人才。這個曾經饑寒交迫的一介布衣,依靠他的頑強意志和聰明才智,一步一步爬到了顯要的位置。
他得益於郭子興的扶助,後來自己開創局面,招募兵勇。繼攻下滁州、和州之後,至正十六年(1356)歷史性的攻下了集慶(今江蘇南京)並改名為應天府,後來建立了以應天府為中心的根據地。
不過到了至正十七年(1357)的時候,朱元璋雖然擁有十萬兵力,但張士誠佔有東南面,元軍佔有東面和南面,西面是徐壽輝,北面是小明王和劉福通。這時就有人提議張天師選擇那個和他同姓的本家張士誠作為投靠,張正常天師笑而不答。
但是朱元璋軍紀嚴明,網羅人才,知人善任,後半程逐漸發力。他採納了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正確策略,實力漸漸凸顯。
到了張正常天師繼位的1359年時,朱元璋已經佔領了江蘇南京、太湖以西,往南經江蘇、安徽、浙江三省交界處,到浙東的一塊長方形地區,形勢已大有改觀。而反觀殺死徐壽輝做王的陳友諒和張士誠,則漸漸落於下風。朱元璋後來將其各個擊破,一一收服。
為天師道在整個明代的發展創造廣闊的舞台,打下堅實的基礎。(資料圖)
果斷出手的時候來了。至正二十一年(龍鳳六年,1361年),已經得到明教支持,非常了解宗教在群眾中具有收服人心巨大力量,這個曾經是皇覺寺小和尚的朱元璋發御榜命有司訪求招聘張天師,希望得到他的神權支持。
張正常天師遂遣使者上箋,為吳王朱元璋獻上「天運有歸」之符,對其從神權上公開予以支持。而朱元璋也不敢怠慢,為示鄭重,親自手書賜答,勉勵其澄心定性,以凝道功。
張正常天師的這一抉擇,將為天師道在整個明代的發展創造廣闊的舞台,打下堅實的基礎。
李淵在攻打長安之前,特地派人到樓觀台設醮祈福。(資料圖)
張正常天師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之舉,在道教歷史上直追岐暉、王遠知之輩。其實他在行動之前,很久以來就研究過唐末道教領袖的抉擇問題。
岐暉這個人頭腦清醒,眼疾手快,在唐末亂世中很快就押對了李淵這個主。遠在李淵還沒有露出苗頭的時候,未卜先知的他就四處發布預言:「當有老君子孫治世,此後吾教大興。」後來又說:「天道將改,吾猶及見之,不過數歲矣!」沒想到李淵起兵一年基本勝利,不過預測「數年」似乎更保險些。
隋大業十三年,李淵起兵晉陽,進軍關中,平陽公主在關中起兵響應,岐暉「逆知真主將出」,遂拿出觀中所有糧食,來資助平陽公主的軍隊。
而當李淵兵至浦津關時,岐暉馬上預言:「此真君來也,必平定四方矣!」甚至絕到了把自己的名字立馬改為「岐平定」來支持李淵。岐暉後來還派了80個武藝高強的道士,直接去幫助李淵打仗,幫忙都幫到這個份上,沒得話說。
同年十一月初八,李淵在攻打長安之前,特地派人到樓觀台設醮祈福,第二天就攻下了長安。從此,天下道士的好日子,道教發展的高潮期終於到來了。
不過令人驚奇的是他居然還能連續押對第二次寶。(資料圖)
那麼有沒有在改朝換代之時把寶押錯了的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唐末時,東都道士桓法嗣堅決認為王世充將「代隋為天子」,泰山道士徐洪客受當時童謠迷惑,也在找李家人,卻把寶押在了瓦崗寨的李密身上。但是有些道士非常靈活,中途換寶。
魏徵最先也是押李密的寶,還曾替李密上書《進十策以干密》,李密失敗後,他馬上脫掉道袍,押到李世民的身上。王遠知比起岐暉來說,其先知先覺的能力似乎還差一截。
他一開始認為隋煬帝必然獲勝,隋煬帝對其「親執弟子禮」,後來發現苗頭不對,立馬跑去向李淵「預告受命之符」,李淵賜其金縷冠和紫絲霞帔,還封了個朝散大夫。
不過令人驚奇的是他居然還能連續押對第二次寶。還在李世民是一個王爵而李建成是太子之時,他就恭維李世民是「聖人」,將來會成為「太平天子」。
在中國這樣一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民」的特定國度,押對押錯,命運大相徑庭。佛教的法琳押寶李建成,結果李世民上台之後借故將其流放益州,中途而死。而道教發展在唐代達到了一個高峰。
李淵頒布詔書,給儒釋道排了個座次,「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釋教後興,宜崇客禮,令老先、孔次、末後釋。」道教高高在上。到了李世民時,再次下詔重申:「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李治更甚,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在天寶十三年將老子封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規定以「四子真經」,即《老子》、《莊子》、《列子》和《文子》開科取士,他還親自操刀,撰寫著名道教歌舞劇《霓裳羽衣曲》,和楊貴妃時時操習之。
由此可見,生逢改朝換代之亂世,既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之時,也是像張正常這樣高瞻遠矚、長袖善舞之人大展宏圖之時。
挑戰和機遇原來是一對孿生兄弟!
未完待續······
(編輯:如風)
※世奉天師道,他卻為何認定「三張」是偽法?
※上善若水:道家為何要以「水」喻「道」?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