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夏季泡腳,是祛濕的好方法!水裡加點「料」,讓你整個夏季無病痛

夏季泡腳,是祛濕的好方法!水裡加點「料」,讓你整個夏季無病痛

現代人容易濕氣重,很多人容易濕氣重而不自知,把祛濕放在心裡,像對待基礎護膚一樣重視。

什麼是濕?

濕氣屬陰陽中的「陰」,「濕」的特性是粘滯重濁,傷陽氣。正常來說,身體里的水會得到脾的運化,而不是在身體聚集成濕。中醫認為,「濕邪是萬病之源」。濕(黏濕)痰(凝固)核(固體、即瘤),這是濕氣的變化路徑之一。在中醫的理論中,讓人致病的有「風、寒、暑、濕、燥、火」六邪,濕是其中之一。身體濕氣重後,再加上其他致病因素,就再生成各種各樣的病。

中醫指出,夏季熱水泡腳可祛濕。

腳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很多人認為冬天泡腳好處多,但是卻沒有認識到夏季泡腳的重要性,中醫學認為,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分布著60多個穴位和與人體內臟、器官相連接的反射區,分別對應於人體五臟六腑。泡腳有舒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俗語有云:「早晚泡腳,如吃補藥」。

泡腳有哪些好處?

第一,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很多人都做過足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相應的反射區臟腑有問題。所以,當我們做完足底按摩後,會感覺渾身輕鬆。同時,人體腳上有6條主要的經絡,包括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都在腳上,因此,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

第二,促進血液循環。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尤其是對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極好的方法。

第三,改善病症。如果你得了風寒感冒了,有時不用吃藥,泡泡腳,一出汗,將體內的寒驅散,就OK了。還有很多血壓高的人,如果長期泡腳,會使得人體的肢體末端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因此,慢慢的血壓就降了下來。

泡腳水裡加點「料」,輕鬆去濕氣!

1、花椒:一小把花椒,放到鍋里稍微煮開,兌到洗腳水裡泡腳。花椒燥濕,能把濕氣去掉。

2、艾草:是我們最常見的和最常用來泡腳的一種藥物,新鮮的艾葉和干艾草都是可以用來泡腳祛濕的。最直接的就是把艾草直接加入水中煮後泡腳,艾草泡腳可以起到很好的去虛火和寒火的功效,對於治療牙齦炎、牙周炎、咽喉疼痛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3、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葯,有祛寒、祛濕、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如果濕氣重在體內聚集,會引起虛胖等多種問題,本質體寒的人就會更寒,所以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夏季除了可以經常泡腳以外,還可以喝些祛濕茶水,配合泡腳的方法,祛濕效果更佳!

祛濕喝一物,健脾又祛濕!

夏季養生的重點是健脾祛濕,濕氣根本原因在於脾胃的蘊化功能不足。因此,常喝烏草根梔子茶不僅能祛除濕氣還養脾胃。

將火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蔘、白扁豆、顯脈旋覆花(烏草根)等20種中藥成分,按照1:1的比例配製成烏草根梔子茶,每次取3~5克泡水代茶飲即可,每天堅持喝,效果加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笑環境 的精彩文章:

學會這兩個食療法,不再變成胃病的「接班人」,還你健康!

TAG:搞笑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