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所有法的「四一切義」

心所有法的「四一切義」


心所有法的「四一切義」

心愚法師

在了解六類心所的差別的時候,有一個比較關鍵的概念叫「四一切義」,就是看看性、地、時、俱四個方面在各個心所里是不是具有。

所謂的「性」呢,就是善、不善和無記三性。

所謂的「地」,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界九地。

「時」,就是時間,各個心所是連續性的恆常生起,還是有間隔間斷的。

「俱」呢,是說如果一個心所跟八個心王都相應,如果只跟某個或者幾個心王相應,就不是「俱」了。

心所分成六類,但是煩惱和隨煩惱合併在一起都叫煩惱,那就成了五類。五遍行心所(作意、觸、受、想、思)是性、地、時、俱都有的,它通三性、通九地、通一切時、與八識都相應。五別境(欲、勝解、念、定、慧)則具足三性九地,但是不是心王產生就一定生起的,也不是和八識全都相應的。

十一個善心所只通九地,不通惡和無記,不是恆時的,也不是與八識全都相應,比如第七識恆與煩惱相應,不與善相應。不定心所只通三性,因為善、惡、無記不定所以才叫不定。煩惱心所不俱三性和九地,因為禪修到比較高的地方就舍掉了,煩惱肯定是不善,不通善和無記。這是四一切義的情況,可以看個表格。

本文選自心愚法師文集《百法略說》54

作者 | 心愚法師 校勘 | 如義 排版 | 如梵 編輯 | 如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 系列合集
小和尚進京趕考記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