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軍真是因為嚴寒而輸給了蘇聯?不盡如此,另有三大原因

德軍真是因為嚴寒而輸給了蘇聯?不盡如此,另有三大原因

1943年2月,一連持續了7個多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德國遭遇了開戰以來最為嚴重的失敗,蘇德戰場形勢至此發生轉折,德軍未能再在蘇聯前進半步。一如200年前的拿破崙一樣,西伯利亞的嚴寒給德軍帶來了極大不利,極大地干擾了「巴巴羅薩」計劃的實施。但是除去天氣原因,還有3個原因也註定了德國佔領不了蘇聯。(作者:嘯鋒,聲明:「兵說」獨家稿件,抄襲洗稿必究)

首先是盟友不給力。二戰中,德、意、日並稱為軸心國「三大巨頭」,但是義大利和日本在進攻蘇聯這件事上,沒有對德國作出多少支援,相反還幫了倒忙。首先是義大利,在德國進攻蘇聯之前,義大利竟打起了北非和希臘的主意,意欲在這兩塊「魚腩」身上,複製德國的神話。但結果卻是自己被打得只能向德國求援,而這不僅將德國過早的拖入多線作戰,而且遲滯了德國「巴巴羅薩」計劃的實施,這對於意欲避開嚴寒天氣的德軍來說是致命的。

而日本與德國分處蘇聯東西兩側,本可以在德國進攻蘇聯時,在遠東同步展開進攻行動,對蘇聯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即使不打,對蘇聯也是一個極大的牽制。但也許是諾門檻一戰把日本嚇破了膽,日本居然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後,便調轉槍口向南發展而去。而這極大地緩解了蘇聯的戰略劣勢,使得斯大林能夠大膽將遠東地區的幾十萬軍隊迅速投入到蘇德戰場,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

其次是蘇聯實在是太大了。蘇聯廣袤的國土不僅給蘇聯提供了巨大的戰略縱深,而且確保了蘇聯始終能夠得到充足的石油、糧食、礦產等戰略資源。而反觀德國,則是越深入蘇聯腹地,其補給線越長,尤其是隨著冬季的來臨,補給上的難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德軍的最大投送能力,兵敗蘇聯只是早晚之事。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美國的因素。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遠離二戰主戰場的美國還是個開心的軍火商,無論戰爭哪一方,它都有小錢錢賺。但是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便開始在歐洲、北非、太平洋3個戰場全面介入二戰。而對蘇聯這個未來的頭號勁敵,美國也極為慷慨提供了援助,其中僅飛機就超過1萬5千架,汽車則超過了42.7萬輛。正如朱可夫所說:「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不可能組建我們的後備部隊,也不可能把戰爭繼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參戰老兵憶戰場吃飯:豬肉罐頭既不好吃也不好帶,吃兩口就丟
有個國家申請加入中國版圖,卻被乾隆拒絕,原因讓人扼腕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