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智悲之子——一位漢族支教老師眼中的上師

智悲之子——一位漢族支教老師眼中的上師

聽到智悲學校需要英語老師的那一刻,彷佛古鐘之聲響起,向明剎那陷入愕然無念中,不再聽到周圍的聲音。古老理想的迴音從遠方傳來,照亮了未來全新的道路。

英語專業畢業的向明捨棄了正擁有和可能擁有的一切,從現代城市飛往藏地爐霍,來到上師索達吉堪布建立的上羅科瑪小學,成為一名志願者。

上師仁波切在「羅科智悲學校開學了」一文中寫道:

「上羅科瑪智悲學校的背後,是高聳入雲的薩瓊神山,山腳下滿是筆直挺拔的柏樹。過去許多修行人在此終年閉關,至今仍有一些遺迹依稀可尋……

前山巍峨壯觀,長滿茂密的松樹,預示著這裡將人才濟濟,德行猶如松樹般不屈服於任何逆境。

東邊有吉祥的路和吉祥的河,象徵著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會給眾生普降智慧甘霖。

南邊兩河相融代表智悲雙運,綿延的馬路則象徵財源廣進。

北邊的山形走勢,可以阻擋外界一切違緣……」

向明到藏地不久,一天下午,上羅科瑪小學的操場上,孩子們正在嬉戲。曬得黝黑的向明站在一邊,忽然聽到操場一側的孩子發出噓聲。很快,操場另一側的孩子也噓聲大作。

「誰想搗亂?」

那天,她是紀律值日。她在人群中尋找肇事人,卻見孩子們都望向薩瓊神山,山上,三隻餓狗正追逐一隻羊羔,山石簌簌滾下。

七百個孩子驚呼!餓狗撲到了羊羔的身上!大孩子們衝出校門,沖向山坡;一些孩子大聲呼喊六字大明咒;有的孩子捶胸頓足、有的掩面;所有的心都揪緊、痛愕、無法忍受。這時,七百顆心的祈禱力量使眼前的場面忽然逆轉:

三隻餓狗放下羊羔,驚慌失措地離去。

沖在前面的大孩子抱起了濕漉漉的小羊羔,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後來,小羊羔在老師的小木屋裡吃糌粑長大,孩子們叫它「糌粑」。

向明短髮、穿一件粉紅和灰色相間的運動服,為人和煦溫雅,內心悲柔、聲音楚楚動人。她既是英文老師,又是語文老師,每周五天,每天平均上六、七節課!上師仁波切來智悲小學,她總是站在老師們身後,不敢到上師跟前。一次,上師仁波切走時,目光穿過其他老師,叫她的名字。她到上師面前,彎腰、雙手合十。

上師說:

「你看你穿的衣服,像不像孩子的校服?」

她一直憶念著上師的這句話。她發現,不是她幫助了藏區的孩子,是藏區的孩子幫助了她。她和孩子們一樣,都是上師的孩子……

一天傍晚,向明回到小木屋,兩個孩子看見她慌忙站起,其中一個兩手托著藏在衣服里的東西。

「你們在幹什麼?」向明滿腹狐疑。

孩子解開衣扣,一隻大鳥——黑白相間的美麗喜鵲正在他的懷中安睡。

向明正準備去開門,恍然明白了眼前這一幕的意義:

那隻喜鵲已經死了!

他們不是在玩耍,他們把喜鵲的屍體撫抱在懷裡,小心翼翼,用體溫、用幼小哀憐的心給予它最後的安慰。

他們在她的門前等候,因為她是喇嘛仁波切派來的人。她會給這隻死去的鳥兒一個最後的儀式,安撫它孤獨悲傷的靈魂。

在他們的懷中,它是那麼安詳。

向明帶兩位年幼的孩子來到薩瓊神山的山坡上。三人用樹枝挖了一個坑。土埋沒了喜鵲的身體,露出它的臉。它的頭倚著土,如同活著一般。孩子們的眼中閃動著淚光。

他們為它念六字明咒,拾來松樹枝,將它的面容覆蓋。

有時,孩子不交作業,向明在課堂上說:

「你們是不是知道,這教學樓、醫務室、電腦房、餐廳、浴室、廚房、操場、宿舍都是從哪裡來?你們的校服、書包、書本、鉛筆盒、本子、筆、被子、棉鞋、毛衣從哪裡來?你們看看校服胸口上的字——智悲基金——它裡面常常一分錢也沒有。

堪布為了讓你們在這裡讀書,成為有知識、有道德的人,能夠在這個世界自立、能幫助你們的爸爸媽媽和其他人,花了多少心血?你們不珍惜,對得起堪布嗎?」

立刻,一雙雙晶瑩的小眼中盈滿了淚水……

對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適當地體罰——打手板——是藏區學校常規的懲罰方式。這對向明是巨大的考驗。當她和被懲罰過的孩子相遇,內心深懷歉疚時,孩子卻歡喜上前,雙手環抱她,把小臉貼到她的身上……

孩子貪玩,背不出《弟子規》,向明說:「堪布下星期就要來聽你們背誦《弟子規》,你們在堪布面前怎麼交代?」

孩子們都呆住了,他們最怕的是堪布不高興。

他們央求說:「老師,今天晚上我們不睡覺也要把它背出來!」

有時,向明心臟早搏、疲軟無力,只能坐著講課。教室里會立刻沉寂,孩子們一個個緊張、擔憂地望著她。

孩子就像一面純潔無瑕的鏡子,凈化了她的靈魂……

玉樹地震哀悼日,上羅柯馬小學七百多名學生在操場上默哀。默哀結束,孩子們默默低頭離去,一個稚嫩、深沉的聲音忽然低低響起:

「嗡嘛尼唄咪吽——」

「嘛尼」之聲緩慢、低回,尾聲高昂。不知是哪個孩子發出了第一聲呼喊,接著,七百個孩子融入「嘛尼」之聲。

所有在場的老師都憟然戰慄,當觀音菩薩的心聲回蕩在山麓之際。這個奇特、悲傷壯麗的時刻。觀世音菩薩成為孩子的聲音、孩子的心;成為他們的慰藉和力量。

向明問兩兄弟:「你們長大後想做什麼?」

哥哥說:「我和弟弟長大想做喇嘛,大喇嘛。」

上師仁波切從玉樹歸來,帶回兩名孤兒。一個孩子的父親、親戚都在地震中身亡,他母親幾天不吃不喝,哭不出來,像死人一樣。

上師仁波切去她家,對她說:「不要擔心孩子,我會想辦法。」當天晚上,孩子的媽媽終於痛哭失聲。她把孩子交給上師,自己帶了另一個幼兒,到喇榮出家。

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兄姐在地震中死去,家裡,只剩下他和受傷的奶奶。他被安排在向明的班、一個大齡孩子的座位邊上。

傍晚,青海的藏族老師陪他踢球,邊上幾十個孩子觀看。當球踢到孩子們身邊,孩子們立刻撿了球,還給那個玉樹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和他搶球。

「報告老師」,大齡孩子百思不解:「他、他好像第二天、第三天就完全忘了他家的事,他完全忘了!」

上師仁波切讓妹妹收養了這個孩子,他叫上師舅舅。周末和假日,他坐立不安,翹首以盼,等著他的阿媽——上師的妹妹接他回家。

他不寫作業時,向明說:「你已經是堪布家的孩子了,你這樣不太好吧。」

聽到「堪布」兩字,他如夢初醒,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低頭寫作業。

上師仁波切離開學校時,孩子們自發地走出宿舍,兩人兩人對面對站立,排成兩排,從堪布的小屋一直排到學校的大門外,蜿蜒穿過大半個操場。孩子們悄無聲息、長短不齊、靜靜地站立。當上師仁波切的身影出現在小屋門口時,兩排孩子弓腰,小手在胸前合十。

上師從孩子們中間的小道一直走到學校的大門口。

兩位副校長被調到其他學校。寒冬,他們學校的孩子穿著大人的舊衣服和咧著口的鞋。他們請求堪布仁波切幫助,堪布送給他們一些棉被,兩個學校的學生每人給一雙新棉鞋。

上師仁波切對老師們說:「現在,孩子們看上去雖小,將來,他們中有的會對社會上作出很大貢獻,有的會對佛法做出很大的貢獻。」

節假日,漢僧們在經堂看見穿藏袍和漢裝的小學老師的身影。上師仁波切在經堂里說:

「所有的發心人員——不管是為哪一個位上師、還是為僧團,法王如意寶說過:普賢十大願王可以歸納在兩大願中,就是興盛佛法、利益眾生。凡是對興盛佛法有利、對眾生暫時和究竟的一切快樂有利的發心人員,願他們身心自在,無勤中利益眾生,獲得聖果。大家為他們念一遍懷業祈禱文。」

向明熱淚盈眶。一個人來到世間,唯一想的就是眾生暫時和究竟的快樂!令每一個和他結緣的人潛移默化地改變,改寫了他們的此生和來世!

上師的這句話,讓她明白了來到這個世間的目的。

敬摘錄於智悲論壇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桂林本地學員報名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三凈肉,到底能不能吃?
不再做嘮叨父母的十二個訣竅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