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的四大弊病再不改將毀了大學
歷經12教育歷程的我們最終的目的便是踏上神聖的大學殿堂,在我們原本的意識觀念中大學就被處於一個很玄妙的處境,彷彿考上大學就以為著一切。回想起家長那句考上大學就可以輕鬆玩了,想怎樣就怎樣,給予我們在那段難熬的時光中提供很多的鼓舞。就這樣我們通過了高考的檢驗懷抱對未來的憧憬進入了大學。這個讓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到底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談談怎樣的才能稱為大學。大學根據字面上的意思來分析,大學就意為做大學問的地方,不同於我們初中高中的固定式教育,大學的教育更加多元化、專業化,大家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進行學習,就算成績不是特別滿意的話沒有選到好的專業也可以通過第一年的努力學習之後換一個專業,學有餘力的同學還可以再修一門感興趣的學科。大學是讓每一位學子都能夠通過努力學到自己想要學到的地方。真正的大學有自己的節操,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底蘊,不會因為外界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相反的它通過自己來影響每一位從這裡畢業的學子們,可以說他兼備慈母與嚴父的兩個特性,既能保護你不被這個社會的黑暗所侵襲又能在黑暗中為你指明方向,這也是真正所謂的大學精神。
但是理想與現實總是有那麼多的差距,談談當今大學中那些我們顯而易見的弊病吧!
其一:行政化搞得大學烏煙瘴氣。還記得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斌的的離職感言中的一句話:「我置身其中,越卷越深,深感高校行政化、權力化日趨嚴重,尤其在本科教學評估中的作為,公然全體造假,已喪失了最起碼的大學精神。」權利越來越大可是做的事情卻越來越少,官場與學術、教育混雜,不烏煙瘴氣才怪。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越踏實科研的人混的越差,相反的送禮等等過得卻很滋潤。因為你跟領導混好了才能得到課題才能領到補助才能評職稱,那麼還認真教學還專心科研一定是傻子。
其二:近些年來盛行的數字化考評制度、高校(搞笑)排名等等很多排名上面的競爭,試問一句學生們的質量上來了沒有,老師能夠有更多時間研究學術或者教育學生嗎?有的大學因為沒有排上名就出了一些奇葩的政策(不一一點名了,大家心知肚明),大學沒有大學的風骨卻去爭這些虛無的名諱,一點意義都沒有反倒浪費納稅人的錢。很多老師不僅僅要應對教學任務,還要面對一大批的考核,很多很多毫無意義的會議,但是這些東西都跟教學與學術一點關聯都沒有。很多老師也是苦不堪言,但是又能怎麼辦除非自己想要跳出這個體制。
其三:嚴進寬出。有的學校為了畢業率恨不得將你們一個個送出去,然後虛假的公司就業證明。所以說看網上的那些數據不要輕易相信,因為很多都是為了好看而已,為了能夠完成所謂上級的任務而已。大學就跟一個工廠一樣,進來多少材料就要生產多少產品,少了一個你的學校業績就不達標,但是真正學校的檔次提上來了沒有,這個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其四:投機主義盛行。大學中有很多很多的投機者,有的甚至不擇手段,什麼關係都用上了。學生上課認真回答然後經常找老師互動,最後只是為了老師給他寫一封推薦信讓他能夠保研。還有便是貧困生貸款補助之類的,現在大家都普遍富裕了一點其實已經很少貧困的人了,但是很多人鑽這個空子正因為那張證明書很容易就可以拿到。同樣的有的人過節回家車費都要學校報銷這種操作也是很常見的等等。不得不說真的都很聰明,但是真的好嗎?
那麼這些問題既然都已經產生了,我們又該如何保護好這最後的一片凈土。
首先便是去行政化,讓老師與研究學術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權利主導自己的工作。學校的行政部門只要負責協調師生之間的工作以及學生管理等一下日常的事務。那樣老師們也會有更多的教學動力,搞學術的也會更加專註於學術。就算行政化一時半刻也很難改變那儘快讓行政透明化,透明化意味著更加公平,完善各種的檢舉制度讓上下形成互相監督的格局這樣同樣也能促進公平的競爭環境,關鍵要自己想要改好,而不是做做表面功夫。同樣大學的求實本質也不會所拋。
其次,考評制度要取消,真正的權益交給學生、家長。一個學校好不好關鍵是看家長以及學生的口碑。當一個學校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這個學校學風好、老師盡責、校園環境整潔、學生都能夠學到點東西的時候,這個學校才能稱之為好學校,才能稱為一流大學校。而不是到處新聞鋪天蓋地的宣傳的好學校,但是最後卻生產出一些廢品出來。同樣這些制度的取消可以大大減少老師的無效的工作量,天天去統計這些虛假的畢業率、及格率有什麼意義,還不如靠學生、家長用呼聲來投票來得更切實際一點。同樣也不丟了大學本來的風骨,做大學問者本身便是不要隨波逐流。
再其次,嚴進寬出,為什麼不將寬改為多。同樣的一個專業考評機制可以多元化,例如金融系的可以數學、經濟等等只要有所關聯能夠利用到你所學的知識,只要你可以你甚至可以在音樂學中應用到金融。標題可以像這樣「每個時代的音樂歷程以及相關的金融環境背景」。為什麼不讓學生們真正地學到一點東西再放他們走呢,一定要隨便寫一篇爛的沒法看的論文證明一下自己,說實在的知網上面為什麼沒有本科論文這一檔,因為太爛了根本就是廢品沒有多少的參考價值,那麼最終交一篇論文的意義又何在。所以大學就要適應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常規的教學模式已經嚴重不能適應現在的學生需求,學生需要的是更多元化的教學方案,而不是死的課程。讓學生從不同的渠道輸出,在固定的渠道一股腦倒出去。同樣大學嚴謹的精神也不會為之所棄。
最後大學不是用來耍小聰明的地方,而是學到真才實學的地方。社會浮躁是社會的問題,但是大學應該有自己的節操,如果這個最後的一片凈土都沒了那還指望能夠培養多麼優秀的人才的,最終生產出來的也大部分是投機者。所以大學對於人才的誠信建設更尤為重要,建立完善的審核機制,讓真正有所需求的人都能得到需要的,讓聰明能夠用在學慣用在與人競爭上面,而不是投機取巧上面。同樣每一位學子都以給學校抹黑為恥才能稱謂真的的大學生,因為他們都以身為這所學校的學子為榮。
結尾用北大曾任校長蔡元培就任演說來總結:作為一所大學首先要明確它的性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而不是人們升官發財的階梯。作為學生在學校中應該關注的是知識的學習而不應該片面的注重分數的高低。在研究學問之外砥礪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也是大學生所必須的。而作為學校之主體的師生應該建立一種互敬互愛、互相勸勉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