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對齊白石有知遇之恩,如果沒有他,齊白石可能只是鄉下老農!

他對齊白石有知遇之恩,如果沒有他,齊白石可能只是鄉下老農!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大家很熟悉,在近代畫壇上就上演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就是陳師曾和齊白石。

齊白石的老師陳師曾,又名陳衡恪,發現並提攜齊白石則是他對現代繪畫史的一大功績。可以說,沒有陳師曾,齊白石的天才將難以發揮出來,甚或很可能會在為稻粱謀中被徹底淹沒。

27歲以前,齊白石是個雕花木匠,走村串鄉,靠一雙手吃飯,過著農村個體手工業藝人的生活。27歲後,他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畫花鳥草蟲和詩文,漸以賣畫維生,並開始和縣內的鄉紳、士子交往。直到近40歲,他從未出過遠門。來來往往,都在湘潭附近各地。而且到了一地,也不過稍稍勾留,得到一點潤筆的錢,就拿回家去,奉養老親。

齊白石初到北京,名氣不大,收入不多,帶著孩子,居無定所,而湘亂未息,還要頻頻返鄉,照顧年邁的父母和一家妻小,奔波勞碌,感慨鬱積,這個時候的狀態是他人生的最低谷。

齊白石真正改變畫風是從1917年底回湖南,而1919年初再返北京後開始的。變法的確是受陳師曾的啟發而進行,也時時受到陳師曾的幫助。陳師曾曾對他講,齊白石是一個思想新奇的畫家,他的畫不是一般畫家能畫得出來的,我們應該特別幫助這位鄉下老農,為他的繪畫宣傳。

經過三年的畫風改變,到1922年,陳師曾攜齊白石畫到東京參加展覽,齊名聲大震於東瀛,畫作價格也隨之大漲,對此,齊在自傳中不無欣慰地寫道,二尺長的紙,賣到二百五十銀幣,還聽說法國人在東京,選了師曾和我兩人的畫,加入巴黎藝術展覽會,我做了一首詩,作為紀念,曾點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紙眾爭誇;平生羞殺傳名姓,海國都知老畫家。從此以後,我賣畫生涯,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這都是師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

如果沒有陳師曾,齊白石也許沒有今天的名氣,他的畫仍是一文不值,默默的畫到終老,正因為陳師曾的慧眼,發現了齊白石是可塑之才,不但建議齊白石改變畫風,而且帶著齊白石的畫漂洋過海的去展覽,這就是伯樂精神,就是這種精神,讓一個初來乍到的鄉下老農在畫壇名聲大振。

後來陳師曾病故,白石老人十分傷心,曾說,師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遠忘不了他的,我如沒有師曾的提攜,我的畫名,不會有今天,表達白石老人對陳師曾的感恩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之美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的工筆草蟲畫,比照片有意境!
他是山水畫大家,其畫立意高遠,是當代畫壇的代表人物!

TAG: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