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裴行儉不費一兵一卒平定西突厥,連李靖和李勣都要自愧不如

裴行儉不費一兵一卒平定西突厥,連李靖和李勣都要自愧不如

大唐自建國之初就戰火不斷,卻一直給人太平盛世的印象,主要是因為大唐的戰鬥力太強了,一邊四處打仗,一邊還能保持高度繁榮,堪稱奇蹟般的存在。

唐高宗調露元年(公元679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大將李遮匐與吐蕃勾結在一起,經常騷擾大唐的安西都護府,李治打算髮兵教訓一下西突厥。

吏部侍郎裴行儉建議道:「吐蕃侵擾,劉審禮全軍覆沒,現在戰事還未停歇,怎麼可以再度出兵西方!現在波斯王已死,他的兒子泥洹師作為人質還留在京師,應該派遣使者送他回國,路過西突厥時,見機行事襲擊他們,可以不戰而擒。」

李治雖然不太相信裴行儉說得這麼輕鬆,但國家確實還在和吐蕃交戰,無力出兵也是事實,不如讓他一試。於是,李治任命裴行儉為安撫大食使,護送波斯王回國。

裴行儉先前曾擔任西州長史,在西域一帶頗有聲望。此番再度經過西域,當地的官員和百姓紛紛夾道歡迎,裴行儉就地徵召豪傑子弟一千餘人作為隨從。

為了麻痹西突厥,裴行儉聲稱現在天氣太熱,不適合遠行,等到秋涼了再前進。阿史那都支偵察到這一情況後,果然不加以防備。

裴行儉從容不迫的召集龜茲、毗沙、焉耆、疏勒四鎮的酋長,對他們說道:「從前我在西州,打獵很開心,現在很想重溫昔日的歡樂,有人願意一起嗎?」

胡人子弟聽說是一起打獵,紛紛報名參加,很快聚集起一萬餘人。裴行儉佯裝打獵,整裝隊伍,幾天後便日夜兼程往西進發。

到距離阿史那都支只有十幾里時,裴行儉先派阿史那都支的熟人去向他問安,裝作閑來無事並非要襲擊他的樣子,然後又派使者急召他前來相見。

阿史那都支原先和李遮匐約定八月一起抗拒唐朝使者,如今唐朝使者忽然到達,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只好率領子弟出來迎接,裴行儉當即將其擒獲。

控制住阿史那都支後,裴行儉又用他的令箭召集各部的酋長,一起押送到碎葉城。接著,裴行儉挑選精銳騎兵,輕裝前進,日夜兼程前往襲擊李遮匐。

行軍途中,恰巧俘獲了阿史那都支從李遮匐處返回的使者和與他同行的李遮匐的使者。裴行儉放了李遮匐的使者,讓他回去告訴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經被俘。於是,李遮匐選擇投降。

就這樣,裴行儉不費朝廷的一兵一卒,藉助西域胡人的力量,兵不血刃將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擒獲,並送回長安受審。至於說那個所謂的波斯王,你就自行回去吧,恕不遠送。

算起來,大唐和東、西突厥之間的戰爭持續了數十年,卻始終沒能徹底解決他們。想當年,李靖和李勣討伐突厥,都是在刀頭上舔血,相比之下,裴行儉平定西突厥就跟玩似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三件小事看出李世民也有暴君昏君潛質,但他剋制住了
李治是怎麼處置官二代的?現代人都覺得太重了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