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被遠遠甩在身後!中國戰機一技術已登峰造極,頂尖非中國莫屬!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開啟鴨翼布局飛機的時代,但是由於技術限制,很多國家的飛機設計都不敢用鴨翼布局,這種性能優秀的飛機氣動布局剛一誕生就被封存在歷史中。機翼的主要功用是為飛機提供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也起一定的穩定和操縱作用。在機翼上一般安裝有副翼和襟翼。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能使機翼升力係數增大。另外,機翼上還可安裝發動機、起落架和油箱等。機翼有各種形狀,數目也有不同。在航空技術不發達的早期為了提供更大的升力,飛機以雙翼機甚至多翼機為主,但現代飛機一般是單翼機。
直到20世紀後期,隨著相關控制技術的提高,鴨翼布局終於開始普及,例如中國殲10、殲20和歐洲的陣風、颱風、鷹獅。但是在鴨翼領域做得最好的非中國莫屬。鴨式飛機的主要優點是配平阻力比較小,具有較大的升阻比。通常飛機增大迎角、增大升力時會產生低頭力矩。鴨翼處于飛機重心之前,增大機翼迎角和升力時,鴨翼出現正偏轉,產生正升力(正常布局飛機平尾出現負偏轉,產生負升力),用抬頭力矩加以平衡,使全機升力增大。為了獲得預定的升力,飛機迎角就要小於正常布局飛機的迎角。這使鴨式飛機的配平阻力明顯小於正常布局飛機而具有較大的升阻比。另外,鴨式飛機可以用較小的機翼升力獲得較大的全機升力,有利於減輕飛機的結構重量。
此外,由於鴨翼距飛機重心的距離較短,大迎角飛行時,鴨翼的迎角一般大於機翼的迎角,鴨翼首先出現氣流分離,導致飛機低頭,使鴨式飛機不易失速,有利於飛行安全。一般來說鴨翼與主翼處於同一平面比較有利於隱身的處理(如美國的X-36驗證機),而鴨翼與主翼處於不同平面比較有利於渦升力的運用。但這並非絕對化,可以通過改進鴨翼與主翼設計來取得隱身和氣動的平衡。四代自出現後,中國軍迷們一直關心它的性能,並常與其他四代機對比,中國的四代飛機是唯一採用鴨翼布局的,其他三種四代機F22、F35、T50都是正常式布局,按美國人的說法,鴨翼布局的隱身能力不及正常式布局,軍迷們一直有憂慮。從理論上說這種說法自有依據,飛機隱身 首先是靠外形,要讓飛機各方向雷達反射面不能和照射來的雷達波呈垂直角,讓雷達波不能原向反射,而是集中到幾個有限的角度,其次才是用隱身漆減小反射。
所以機翼線條呈傾斜狀並盡量平行,開口呈鋸齒形、機身使用傾斜平面而不是曲面以免其中一部分和雷達波呈垂直角。鴨翼的問題是可以把線條做得符合角度,但鴨翼一旦轉動,角度就會變化,並且前端有尖銳角,會加大反射,而正常式布局尾翼在主翼之後,正面雷達波照來時主翼可以先反射一部分雷達波,這樣照到尾翼上的雷達波比較少,即使尾翼轉動,反射的雷達波也很少並且會被主翼後緣擋掉一部分,這就是正常式布局隱身性比鴨翼好的理論依據。但中國四代使用了鴨翼,是為了提高機動性而犧牲了一點隱身性。歐洲雙風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取捨,或多或少的弱化了鴨翼布局的優勢。只有我國的殲10採用了折中的辦法,殲10的鴨翼與主翼的距離相比颱風、陣風處於中間位置,不影響渦流的同時還保有較大的力矩,真正實現了各方面性能的完全中和。殲20更是在採用鴨翼布局的同時,實現了不遜於F22的隱身性能。可以說,中國在鴨翼布局這一領域已遠遠超過了歐洲的颱風和陣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美國仍未搞定,中國進展不明?航母一技術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定論!
※一張照片就說中國造船業落後?你們吶太無知!還是回去好好學習吧!
TAG: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