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鳥類的色覺和紅色著色有什麼共同點?

鳥類的色覺和紅色著色有什麼共同點?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為更好地理解新近確定的「發紅基因」的遺傳機制,對其進行了研究。

五彩金剛鸚鵡

一般認為鳥類誇張的信號,例如鮮艷的色彩,是經由兩性之間的關係進化而來,其中,性形態隨時間變化以抵消相反的性別特徵。這些信號用於吸引合適的伴侶,而且性選擇得以讓更需要的特性不斷傳遞給物種。然而,這些信號內在的遺傳機制還不是非常清楚。

黑冠鶴 - Michael M?ller(nopics.de),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在論文『參與鳥類色覺和紅色著色的基因CYP2J19的進化:面對基因保存和多效性的陽性選擇』中,Twyman、Andersson和Mundy研究了『發紅基因』。這種最近確認的基因編碼一種可修飾類胡蘿蔔素(一類產生紅橙黃顏色的色素)的酶。

具體地,科研人員研究了CYP2J19基因是否在所有鳥類中都存在、在不同禽類譜系中的拷貝數、在鳥類基因組中的選擇模式,並以織巢鳥為對象,研究了轉移基因用於視覺和顏色兩種功能之後,選擇是否改變。

紅冠蕉鵑 - Daniel Demczuk,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研究人員檢測了70個禽類基因組,代表了所有主要的禽類分支。在這70個基因組中的43個檢索到了單個全長CYP2J19(發紅基因)。他們還分析了13種織巢鳥的發紅基因序列,其中7種含有類胡蘿蔔素修飾酶。他們發現這種基因在鳥類的整個快速多樣化期間被陽性選擇,儘管原因尚不清楚。在鳥類中發現,此基因家族被陽性選擇是常見的,並且沒有在織巢鳥紅色著色功能轉變後,發現發紅基因選擇壓力改變的證據。

這項研究的結果被發現是與祖先保留下來的紅色基因的功能一致,提供色覺和皮膚及其附屬物的紅色著色。該基因的單拷貝在廣泛的種系發生範圍的鳥類譜系中被鑒別出來,表明單個CYP2J19基因是原始的鳥類狀態。紅色視網膜油滴幾乎在所有的鳥類中都存在,但紅色著色在物種之間是分布不均的。這表明CYP2J19基因對色覺的影響可能是其原始的和被廣泛保留的功能。紅色著色看來像是沿著特定的鳥類譜系獨立發展的。

黑琴雞 - Vnp [GFDL(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is an open access, peer-reviewed journal that considers articles on all aspects of molecular and non-molecular evolution of all organisms, as well as phylogenetics and palaeontology.


Citation Impact

3.221 - 2-year Impact Factor

3.628 - 5-year Impact Factor

1.266 -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 (SNIP)

1.806 - SCImago Journal Rank (SJ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MC期刊 的精彩文章:

將社會現象轉化為數據:社會科學的測量工具

TAG:BMC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