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話題有點刁 機器該不該和人類「搶飯碗」

這個話題有點刁 機器該不該和人類「搶飯碗」

「發展中國家在短時間內很難去應對人工智慧接管人類工作的大趨勢。」這是King"s College London(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經濟學家Lukas Schlogl和Andy Sumner為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撰寫的研究報告中表明的問題。發展中國家應考慮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的崛起。他們認為,機器人如何取代工人的策略都是為發達國家設計的,可能無法有效的被發展中國家轉換。

目前大多數研究機構都熱衷於預測哪些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或者機器人什麼時候能真正接管人類工作等問題,雖然預測的結果不盡相同,但人們似乎已經認定:不需要情商或複雜的人類推理這類常規工作一定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和World Bank(世界銀行)的報告顯示,與需要創造性思維或面對面互動的服務業工作相比,農業和工業部門的自動化潛力要更高。

但人工智慧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很大的擔憂。因為發展中國家一旦接受了人工智慧技術,那麼雖然可以解放生產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但政府也將面臨一大部分工人將失業的難題。而如果拒絕人工智慧這項技術,那麼國家也將不能更加快速的大踏步的穩定發展。所以這是發展中國家所擔憂的原因。也許你會說,這些發展中國家可以重新給工人進行培訓,以此來提高未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但實際上這也是很難實現的,因為發展中國家的教育資源通常都非常有限。而且這些國家也很難擁有向公民普遍提供基本收入的資金,因為一個國家實施這一計劃,是假定存在一個生產效率很高的服務業部門,該部門從其它部門吸走了資金,而在這些經濟體中往往是不存在這樣的部門。

而發達國家需要考慮的問題則是:一,如何限制自動化;二,應對自動化之後的結果。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政策措施來限制自動化,比如對機器人的使用徵稅,或降低人類勞動成本。

Schlogl表示,無論機器人在哪裡使用,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都可以敏銳地感受到自動化帶來的的影響。Schlogl和Sumner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全球普遍基本收入的資金由國際機構管理,發展中國家通過援助來獲得。Schlogl稱,這個計劃擁有優勢,「只是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

另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法是在發展中國家建立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未來的幾十年里,這些產業對自動化將有一定的抵抗能力——這些行業包括社會關懷、教育、醫療、旅遊或基礎設施建設等等。但它存在一定的風險,並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而且不能保證長期避免自動化的衝擊。

人工智慧技術在發展中國家的大範圍應用需要時間和市場,用以配合這項科技的廣泛應用。各個國家、地區包括各個行業也需根據現實情況而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絕地求生》《我的世界》兩款Xbox One同捆限定套裝
解讀固態硬碟中快閃記憶體顆粒數量變少之謎

TAG:太平洋電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