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藍色印記 口述歷史

藍色印記 口述歷史

第700期

開赴永暑礁

1987年4月20日,參加完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第14屆年會的中國代表團從巴黎返回。國家海洋局進入迎接大任務前的緊張忙碌狀態。主管海洋考察的時任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炳鑫把科技司、海洋一所、海洋二所和南海分局的有關負責人和專家請到北京,按照國際聯網海洋站的建設要求選擇建站地址、調集考察船隻和組建考察隊。

此時,國家海洋局局長嚴宏謨考慮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他認為在南沙永暑礁建立海洋觀測站,必須有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那時,南沙島礁還有其他國家的駐軍,形勢比較複雜。中國在南沙即將開展的為期一個多月的考察,安全誰來保障?

嚴宏謨找到了時任海軍司令員劉華清,並得到他的支持。劉華清建議:「由國家海洋局和海軍聯合行文上報,爭取得到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批准。」

能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支持非常重要,但還需要很多時間去協調。按照海委會的決議,如果沒有執行,或推遲行動,都必須向大會作出說明。這樣一來,不僅國家信用受到影響,而且還有可能被國際輿論詬病,引發負面影響。為了爭取時間,嚴宏謨帶著從聯合國拿回來的文件,東奔西跑,終於推到了可以執行的層面。

1987年5月,負責任務設計的陳炳鑫把南沙建站的任務明確為:迅速組織一支科學考察隊趕赴南沙群島,選取一個或多個島礁作為支撐點,建設一個國際聯網的海洋觀測站。最先鎖定的島礁是位於南沙群島中心位置的永暑礁、華陽礁和六門礁。

艱難找礁盤

1987年5月10日,國家海洋局成立南沙考察行動總指揮部,嚴宏謨兼任總指揮坐鎮北京。他指定時任南海分局局長梁松為海上總指揮,南海分局副局長馬應良為考察隊長。為了保障考察活動的安全,海軍南海艦隊同時派出護衛艦編隊進入南沙海域「戰勤值班」,在距離「向陽紅05」船約20海里的海域護航。空中雷達和水下聲吶晝夜注視著天空、海面和水下的一切變化。

5月18日凌晨,「向陽紅05」船秘密抵達目的地海域。然而,按照海圖標示的位置,導航雷達以5海里和10海里為半徑,連續搜索了幾個小時,始終沒有永暑礁的影子。

船用導航雷達反覆搜索不見目標,駕駛員對海圖指示的位置產生了懷疑。我國對北緯12°以南南海島礁的勘察、測量荒廢許久,以至於在繪製這一海域海圖時,是以幾十年前英文版的海圖作參考。這類海圖是為航行安全服務的,反映的只是島礁、航道、水深、沉船坐標等數據。因此,我國對南海中南部海洋資源的掌握幾乎是一片空白,一些隨船的海洋專家為此憂心忡忡。

載重1.38萬噸的「向陽紅05」船滿載吃水達7.5米,在不明深淺的島礁區航行,如同踏入雷區,隨時都有觸礁的危險。有著20餘年航海經歷的船長王書倫站在駕駛台上,用望遠鏡不斷地掃描海面,他懷疑雷達解析度不夠,搜索時「漏」掉了小礁石。

考察隊長馬應良按預定計劃,帶著20多個穿著救生衣的隊員在甲板上待命登礁。小艇、木排和重型海洋儀器均已就位,就等著船長下達登島命令。

搜索期間,第二船長李立新察覺到一個問題。「向陽紅05」船的雷達天線距離水面有28米高,搜索半徑可達40海里,但盲區也有5海里之多。他猜測,目標可能已進入了雷達視距的盲區,所謂「燈下黑」。想到這裡,他立即攀爬到距海面約28米高的大桅上,試著用肉眼替代雷達掃視海面。終於,在約4海里處、船艏方位330度角,有一個小黑點在起伏的深黑色涌浪中時隱時現,永暑礁找到了,甲板上頓時歡呼聲四起。

1987年5月18日上午9時,總指揮梁松下達了考察登礁的命令。載著考察隊員的小舢板徐徐落到海面,兩隻10平方米見方的竹排,負載著鑽機、地質取樣管等重型海洋儀器,在小舢板的拖帶下緩慢地向永暑礁駛去。

在第一天考察中,考察隊通過衛星定位加雷達測量的辦法,獲得了永暑礁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水深情況。原來,永暑礁不僅是一個干出礁,也是一個由10個礁盤組成的巨大淺水區,呈「7」字形綿延展開,寬7公里,長約20公里。隊員們登上了礁盤西南端那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干出礁上,測得離海平面約為0.5米,面積約5平方米左右。

豎立「主權碑」

按計劃,考察隊要在這個礁盤上豎起一塊考察碑,以宣示中國的主權和紀念這次重要的考察行動。於是,在第二天的考察中便增加了工程施工隊。

南海分局的建築學高級工程師程子全,曾有多次參加國家大工程項目建設的經驗,指揮部指定由他負責組織實施立碑。他帶著兩名考察隊員首先在礁石上打鑽,趁低潮時澆灌混凝土。經過兩天的苦戰,寫有「永暑礁——中國南沙科學考察隊立」字樣的花崗石「主權碑」昂然挺立。第二天,經精確測量,永暑礁高潮高地立碑點準確地理坐標為:東經12°53′02″,北緯9°32′25″。

6月的南沙,氣候炎熱。地質考察隊隊長、高級地質工程師林應信帶著五六位考察隊員在礁盤上齊腰深的海水裡,用柴油機驅動鑽機鑽孔。他們在規劃要建立永久建築的礁盤上,密集地打了100多個孔,每一個100多米深。林應信發現,鑽機伸入珊瑚礁100多米處都看不到岩石,仍是珊瑚砂。地質取樣管末端的筒狀石渣粒,用小鏟一敲,便有許多的珊瑚砂掉了下來,從而進一步驗證了林應信的說法。

海洋工程地質調查有12個考察子項,勘察深度從礁盤地面直達負100米的地層地質強度是本次地質調查的重中之重。程子全預感,在永暑礁綿延十幾公里的礁盤上,未來說不定會建設機場、港口和高樓巨塔,這些建築群的規模和高度,取決於這裡的地質強度和穩定性。水文專家陳德祥根據連續7天的潮差觀測,初步統計出永暑礁的潮差很小,高低潮一晝夜,只有幾十厘米。這個數據,為日後在南沙建設港口碼頭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撐。

來源:中國海洋報 作者:徐志良

智匯海洋定位於中國海洋智庫核心媒體,整合推送海洋資訊、傳播海洋學術成果。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的觀點和立場,信息來源於已公開的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版權歸原作者和媒體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立即刪除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匯海洋 的精彩文章:

違規填海造地的海南如意島:中弘擬14億轉讓 佳兆業接盤

TAG:智匯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