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岩土工程人工神經網路預測

岩土工程人工神經網路預測

前幾天被師弟要求提供關於邊坡工程預警預測的相關理論資料。先是一愣,隨即倍感可悲可嘆!知識這種高品質的科研基礎能力怎麼變成被要求提供的物件了呢?就算是有人提供給你,你就能明白和掌握其真諦嗎?哎,鑒於此,今天就來略扯一下預測理論。

根據現場監測數據資料,實施岩土工程施工變形位移的智能預警預測,是目前施工安全動態控制的重要方法。運用基於神經網路理論的分析方法,可將預測結果與變形警戒值比較,必要時調整設計、施工參數,以減小後續施工中將出現的變形,達到有效控制變形的目的。


人工神經網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其它學科的知識、方法也不斷被引入到岩土工程領域。尤其是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化技術應用到岩土工程反分析的領域,如人工神經網路(ANN)、遺傳演算法(GA)等。

人工神經網路(ANN,Artificial Neutral Network)在本質上是一種具有可訓練性能的非線性映射。它是一種高度簡化的人腦生物結構模型,其層次結構包括許多相互連接的基本處理單元,用以模擬生物神經元。神經網路的特徵來自於傳遞函數和連接權重,通過調整權重有可能用分布表達式識別複雜的映射。神經網路的理論已經證明,三層以上(含三層)的神經網路可以逼近任意非線性函數。話說數據不完整或者不明確時,神經網路也能夠尋找最接近的匹配值。即使是一些處理單元發生故障或完全失效,網路也能根據它的預設誤差發揮作用。神經網路能夠從單獨的例子中提取廣義相關性。它的模型是通過學習和訓練建立起來的。假如用許多輸入輸出對(輸入向量和目標向量)訓練一個網路模型,它就能夠從未訓練的輸入值中得到正確的輸出值。

目前,在人工神經網路的實際應用中,絕大部分的神經網路模型是採用BP網路和它的改進變化形式,它也是前向網路的核心部分,並體現了人工神經網路最精華的部分。


BP網路是一種多層前饋神經網路,其神經元的傳遞函數是S型函數,因此輸出量為到1之間的連續量,它可以實現從輸入到輸出的任意的非線性映射。由於權值的調整採用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的學習演算法,因此也常被稱為BP網路。圖1給出一個基本的BP神經元,它具有R個輸入,每個輸入都通過一個適當地權值w與下一層相連,網路輸出可表示成:

圖1 BP神經元

岩土工程問題中的土性參數等與其內力、變形間的關係顯然也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非線性隱函數,所以完全有可能用人工神經網路來模擬此種複雜的非線性關係,從而準確預測基坑變形。而且作為比較成熟的演算法,Matlab中有神經網路工具箱,這樣就可以藉助Matlab神經網路工具箱的強大功能,從繁瑣的編程工作中解脫出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岩土工程施工或者監測過程中布置了測斜管,所有孔的測試情況都是類似的,一般每隔1m測讀一次數據,並採用自下而上的數據處理方法,孔口數據再通過經緯儀測讀數據校正,以保證監測數據的精度,減小剛體位移的影響。考慮到計算工作量以及實際工作時間的要求,預測數據以每孔為單位,每相鄰兩個深度構成一個訓練文件,並建立相應的訓練模型。基本程序如下:

⑴每期測斜孔數據的初步分析及資料庫的建立;

⑵建立訓練樣本、測試樣本、預測樣本數據文件;

⑶樣本訓練、測試,並建立訓練模型;

⑷模型預測分析;

⑸編製預測報告。

網路結構如圖2,輸入層有6個神經元(每個深度取前3天的監測結果預測第四天的位移),輸出層有2個神經元,對應變形值,隱層神經元個數依據樣本學習情況實驗確定。這樣每孔的神經網路模型在30至35個左右。每次完成預測成果的時間需要24至48小時。

圖2 多步預測神經網路結構


文中參考文獻:

[1]夏元友,熊海豐.邊坡穩定性影響因素敏感性人工神經網路分析[J].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16):2703-2707.

[2]黃書嶺, 馮夏庭, 張傳慶. 岩體力學參數的敏感性綜合評價分析方法研究[J].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8, 27(1).

[3]徐炳偉,基於神經網路的地下連續牆變形預測[D].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大學,2005.

[4]賀志勇,鄭偉.基於神經網路的深基坑變形預測[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8, 36(10):92-96.

限於筆者水平有限,文中表述可能多有不當,懇請諸位讀者批評雅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米防災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微米防災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