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六日戰爭」:戰場背後,是兩個超級大國

「六日戰爭」:戰場背後,是兩個超級大國

1967年6月5日晨,以色列空軍只留12架飛機擔任值班警戒,其餘戰機傾巢而出,對埃及、約旦、敘利亞的25(也有稱26)個空軍基地進行襲擊。六日戰爭正式拉開帷幕。此戰,阿拉伯國家共損失飛機560架,其中,埃及就損失飛機465架,敘利亞損失60架,約旦損失35架。而以色列只損失了46架。

1967年「六日戰爭」,進入耶路撒冷老城的以色列國防軍

以色列實施空襲半小時後,其地面部隊的五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前導,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奧格拉大舉進攻,戰至9日晨,以軍重創了埃及投入到西奈半島上的五個師,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迫使埃及接受停火。

對埃及進攻後不久,以色列發起對約旦河西岸的進攻,戰至7日,佔領了耶路撒冷東區,以及約旦河西岸約旦管轄的全部地區。

9日,以色列開始向敘利亞發動大規模進攻,並於6月10日日終前,攻佔了戈蘭高地。6月10日12時30分,聯合國安理會雖然通過了關於停戰的協議,但決議於10日18時30分才生效,敘利亞一線的戰鬥行動至13日才停止。

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的以色列士兵

絕大部分介紹這場戰爭的書籍及文章都認為,讓埃及總統納賽爾決定出兵西奈的,是「蘇聯的謊言」——蘇聯稱以色列正在集結大軍,準備進攻敘利亞。

而據《美國對外關係》系列文件披露,1967年5月26日,以色列外長埃班訪美,在與約翰遜總統會見時表示,「納賽爾主動進攻,其目的在於扼殺以色列。以色列面臨兩種選擇,要麼投降,要麼抵抗。如果抵抗,我們有信心勝利。我們還提出第三種選擇,即國際解決的可能」。約翰遜沒有做出具體的行動保證,但他向埃班表示,「美國將尋求一切可能措施促使蒂朗海峽保持開放」。

蒂朗海峽是以色列的重要出海口,當時已被埃及封閉,美國的保證讓埃班備受鼓舞。5月27日,蘇聯總理柯西金致信約翰遜說,「我們希望,你們採取必要措施阻止武裝衝突,我們也會採取措施朝這個方向努力」。約翰遜很快給以色列總理髮電報,轉達蘇聯態度。

5月30日,以色列向美國總統提交外交照會,強調「沒有美國可能採取措施的確切承諾,以色列的安全將得不到徹底保障」。約翰遜的回信,雖然重申了原則,但沒有以色列所需要的「確切承諾」。不過,美防長麥克納馬拉在同一天給約翰遜的備忘錄上,卻有美方應對中東局勢的具體方案,該方案顯示美國不排除以武力解決阿以衝突選項,因為「以色列如果失敗,那麼整個中東有落入蘇聯手中的危險」。而且,在開戰前幾天,「對戰爭結果的估計,使美國對以色列信心十足」,因此,美國選擇靜觀事態發展。

不少學者認為,六日戰爭打響後,美蘇的積極溝通對話,雖然為防止大規模的戰爭奠定了基礎,但很顯然,正是兩個大國都極力要擴大自身在中東的影響,才推動了六日戰爭的爆發。(世界軍事)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大型軍艦的整體材料,其實並不都是鋼鐵
台軍官:美同意向台轉移「愛國者」導彈技術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