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道學
07-16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出自《莊子·讓王》。
莊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在堯時期就流傳著一首《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太陽出下地幹活,太陽落回家睡覺;挖井一口有水喝,開荒種田有飯吃。皇帝是誰?不知道!
這首歌謠的部分內容在好幾部書里出現,都表現了先民順乎自然、立足大地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田園農耕生活的自得其樂。
在《莊子》里把質樸的先民生活道家化了,更突出這種生活中體現出來的,與天地相往來的精神意義。
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培養了安土重遷、熱愛家園、樂天知命的民族性格。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