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為改革變法,不惜親手殺掉太子,可後人對他仍一片讚譽之聲

皇帝為改革變法,不惜親手殺掉太子,可後人對他仍一片讚譽之聲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變法,但每次變法都不會太順利,變法屬於改革的範疇,這是新思想跟舊思想的鬥爭,故而歷史上的改革變法,少不了流血。

今天我們來說說南北朝時期一次變法,主角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儘管他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不過孝文帝是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後人對他評價很高,從「文帝」的謚號就能看出來。

可拓跋宏在實際改革變法中,卻是心狠手辣,簡直比後來的李世民還狠,他連親生兒子都殺了。拓跋宏的兒子名叫元恂,作為鮮卑人,當時有「子貴母死」的傳統,所以元恂出生沒多久,就沒了母親。

元恂長大後比較叛逆,儘管拓跋宏請了漢臣高道悅做他的老師,可因為馮太后對其太過寵愛,漸漸的元恂變得傲慢無禮,尤其對漢人文化不屑一顧,而這跟父親拓跋宏的改革意願相違背。

南北朝時期的鮮卑人喜歡自由,作為游牧民族他們不願耕種,也不想融入進漢人,因為經常遷徙所以很難自給自足,當拓跋宏繼位之後,他就打算來一次深入改革,改變鮮卑人的現狀。

拓跋宏大力任用漢人,希望他們幫助推進改革,儘管當時鮮卑人內部反對聲不斷,但改革也在逐步進行,拓跋宏要求胡人改穿漢族、改說漢語、鼓勵與漢族人通婚、學習漢人的禮儀制度等。

拓跋宏的高壓改革,遭到越來越多人的抗議,其中當屬他的兒子元恂最為反應強烈,為了表示自己的抗議,他還聯合部下,把自己的漢人老師高道悅給殺掉了。

拓跋宏想要通過改革來壯大鮮卑族人,此時卻遇上兒子這個絆腳石,於是他只好大義滅親,廢除了元恂的太子之位,還把他流放外地,可元恂越來越不服,背後小動作不斷。

拓跋宏終於意識到,如果不狠心殺掉自己的兒子,改革變法就無法貫徹下去,最終他給兒子賜了一杯毒酒,這也算中國最高規格的大義滅親了。

拓跋宏把自己的兒子殺掉後,朝中再也沒有改革的反對之聲了,畢竟大臣們都明白,這位皇帝連自己的親兒子都敢殺,還有誰敢跟他作對呢?於是北魏的改革變法得以順利進行。

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位皇帝,他在位20多年,在他的改革變法之下,鮮卑族人的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有很大發展,為各族人民融合和發展鋪平道路,史稱「孝文帝改革」。

儘管拓跋宏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但作為父親而言,他是完全不稱職的,畢竟一個連親兒子都能殺的人,實在令人難以苟同,不過後人對他拓跋宏仍舊讚譽聲一片,主要是說他政績上取得的成績,如果唐太宗李世民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邦哥 的精彩文章:

秦檜的跪像該不該站起來,歷史專家這番分析一針見血
中國最鬱悶的省會城市,儘管有大佬的氣勢,但總感覺有點憋屈

TAG:小邦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