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奧斯曼帝國的對外軍事擴張之路

奧斯曼帝國的對外軍事擴張之路

約在公元六世紀初,突厥族游牧於我國西北阿爾泰山南一帶,阿爾泰山形似兜簽,北方俗稱兜鑒為「TURK」,古代漢語譯為突厥,近代又轉譯為土耳其。他們在當地逐水草而居,逐漸吸收了當地文化和風俗習慣及使用鐵器生產等。約在我國南北朝時期,突厥族趕走了我國北方的柔然等一些少數民族,勢力日漸強大。約在隋朝時期,突厥分化為東西兩部。唐朝時期,唐曾征服突厥汗國。此後,北部又興起了回紇,遷入突厥故地。突厥族的一支,為避免與回紇人的衝突,從蒙古高原移向中亞細亞地區,開始接受伊斯蘭文化,以後又分兩批進入小亞細亞。 第一支突厥族人西遷,約在十世紀。突厥族中的一支奧格斯族由錫爾河南下進入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在巴格達建立了塞爾柱土耳其素丹國。十一世紀西進佔領基督教聖地耶路撤冷,並於1071年大敗東羅馬帝國的軍隊,進入小亞細亞半島,在科尼亞建立了魯姆·塞爾柱素丹國。

突厥族人部分西遷後,遺留下的一支後來在中亞細亞建立了伽色尼、古爾、花剌子模等國,其中以花剌子模最為強大。蒙古帝國西征時,花剌子模被蒙古所滅。這支突厥族人在其領袖埃爾托格魯爾的率領下,又經呼羅珊進入小亞細亞。這時小亞細亞正是魯姆·塞爾柱王朝強大的時候,埃爾托格魯爾作了魯姆·塞爾柱王朝的陪臣,賜封在距東羅馬帝國很近的一塊叫做瑟於特的地方。1243年蒙古帝國打敗了魯姆·塞爾柱素丹國。魯姆·塞爾柱素丹國隨即分裂成若干個小公國,埃爾托格魯爾的兒子奧斯曼做了一個小公國的領袖,於1299年建立了奧斯曼帝國,建都在瑟於特(今布魯薩之東偏南)。

奧斯曼建立帝國後,整軍經武,對外發動一系列戰爭。先佔領了小亞細亞名城布魯薩,並遷都於此,接著逐步蠶食東羅馬帝國在小亞細亞的領土,迫使東羅馬帝國龜縮於君士坦丁堡及附近一偶。然後對內經營,建立帝國體制,在原來游牧經濟文化基礎上廣泛吸收伊斯蘭文化,興建高等學府、仿照東羅馬貨幣制度,制定了自己的貨幣「阿庫切」等。又把小亞細亞被征服地區的希臘人、亞美尼亞人,以及其他各民族的技術人才和商人編成一支類似伊斯蘭教僧侶團的組織,使他們參加經營管理帝國,加速了帝國封建化的過程。 奧斯曼帝國在政治上實行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為素丹(亦譯為蘇丹)—哈里發。素丹是帝國世俗方面的元首,擁有絕對君權。哈里發是伊斯蘭教的教長(這一制度完備於第九代素丹)。歷代素丹加冕典禮都以奧斯曼使用過的寶劍作為授受信物,代表絕對君權。

奧斯曼帝國實行軍事采邑制,這種制度是「帝國以服軍役為條件,把土地分封給封建貴族,封建貴族世襲封地向農民和牧民徵稅」。這種軍事采邑制又稱梯瑪爾制或軍事封疆制。素丹皇室除留下部分領土由皇室直接向農民徵稅外,其餘全部作為軍事領地,按照等級分封給有功的軍人,最大的封主叫做哈斯。 這種制度的特點是所有封建主都從素丹那裡直接受封,彼此只有軍事上的隸屬關係。這種制度對奧斯曼帝國初期軍事力量的加強、土地關係固定化、加速封建化進程都起了一定作用。

軍隊,是奧斯曼帝國向外擴張的支柱,它從建國起即開始注意軍事制度。經過幾代素丹逐漸完善起來。主要有四個兵種:(1)正規軍—騎兵軍團;(2)常備軍,著名的新兵軍團即屬此類,(3)甲必 丹巴夏(大提督)統帥下的海軍;(4)非正規軍,其中包括阿金日(非正規輕騎兵)、 阿札布(非正規步兵)、庫爾德兵和其他小部隊等。新兵軍團是奧斯曼帝國前期最有戰鬥力的兵種,又稱徵召軍團,土耳其語稱「耶尼·切里」,其士兵都是被征服的巴爾幹各民族中基督教徒的子弟,他們在8一20歲 之間被強制徵召,由土耳其王公貴族進行嚴格的土耳其傳統教育,使之成為忠誠的伊斯蘭信徒。新兵在政治上是素舟的奴隸,不準結婚,終生為帝國打仗,但待遇優厚,訓練有素,立大功可晉陞,因之作戰勇猛。這種徵召制稱之為「迪烏希爾美製」。

1362年奧斯曼 土耳其攻下了阿德里亞堡,佔領色雷斯爾部,切斷了君士坦丁堡與歐洲各地陸地聯 系。早在1354年奧斯曼帝國渡過了馬爾馬拉海,急襲色雷斯地區。1362年攻佔了重要的城市阿德里亞堡(現稱埃迪爾內)。當時,阿德里亞堡不僅是西通馬其頓、北達保加利亞的軍事要地,而且是東南歐貿易的交 通要道。東羅馬帝國失掉了它,就只剩下孤立在黑海岸邊的君士坦丁堡和一些小島。 1369年奧斯曼帝國第三代素丹穆拉特一世遷都於阿德里亞堡。

自穆拉特一世遷都於阿德里亞堡後,採取了東邊和好、鞏固小亞細亞統治、向西進攻的戰略。他利用了當時巴爾幹半島上希臘人、塞爾維亞人和保加利亞人之間的矛盾和不斷戰爭。這時歐洲封建主根據羅馬教皇的倡議由塞爾維亞、匈牙利、瓦拉兒亞(現羅馬尼亞)等巴爾幹帝國組成聯軍對抗奧斯曼帝國的進攻。穆拉特一世於1363年在馬里查戰役擊敗聯軍,1389年又在科索沃戰役中把聯軍打敗,佔領了巴爾幹半島,進抵多瑙河畔,為奧斯曼帝國進一步擴張打下基礎。

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進一步為攻陷君士坦丁堡戰役作了準備。穆拉特一世在科索沃戰役後被刺,其子巴雅濟特一世即位為第四代素丹。他勇敢、善戰、暴躁,被稱為「閃電」,即位後即向東南歐基督教諸國發動進一步進攻。1396年在尼科堡(又譯尼科玻利斯)戰役中打敗了匈牙利國王統帥的聯軍(包括普魯士王國、盧森堡公國組成的聯軍,又稱尼科玻利斯十字軍)。這一仗雖然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有所損失,但在整個伊斯蘭世界提高了威望,成為地跨歐亞的強國。

尼科堡戰役後,巴亞濟特一世遇到帖木耳從東方的進攻,小亞細亞東部土耳其諸小國紛紛倒向帖木耳,巴亞濟特在迎戰中被俘死去。奧斯曼帝國進入空位的混亂時期,這就給東羅馬帝國以殘存的機會。奧斯曼帝國經過十二年內部混亂之後,穆罕默德一世登上了第五代素丹的寶座。到第六代素丹穆拉特二世又走上了開拓領土的道路。佔領君士坦丁堡是奧斯曼帝國幾代素丹矚目的目標,進攻的條件日趨成熟。 君士坦丁堡雖然地勢上是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但政治上已十分衰落,成為只能勉強維持十八萬人口的商業城市。重要的商業活動區金角灣又被威尼斯、熱那亞等商人控制。為了抵抗奧斯曼帝國軍隊的進攻,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康士坦丁努斯十一世,湊集了八千軍隊。這時君士坦丁堡內部矛盾重重,居民迫於重稅,不願抵抗敵軍的進攻。

奧斯曼帝國第七代素丹穆罕歇德二世於1453年集中十五萬以上的兵力,三百餘艘戰船。陸軍主力集中於君士坦丁堡的西側,海軍集中於君士坦丁堡的東面和南面的海上,海陸兩面夾擊。4月6日下令猛攻,炮擊達六、七個星期未能攻進。後來,接受一個義大利人的建議,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到金角灣之間4.8公里的土地上(最近的距離)用木板鋪成一條路,塗上油脂,把艦隊從木板上拉過,運進金角灣。而原來控制金角灣的威尼斯、熱那亞商人等在圍城前已經和土耳其人進行保留商業特權的談判,這些商人明助東羅馬帝國,暗助土耳其人,讓艦隊用滑板滑過進入君士坦丁堡的金角灣,使君士坦丁堡受到四面包圍。5月29日發動總攻擊,奧斯曼帝國軍隊蜂湧進入君士坦丁堡。康斯坦丁努斯十一世於聖羅曼諾夫門附近被殺,無數居民遭到戰爭的殘害,大量珍貴文物毀於戰火。1461年,拜占庭的殘餘領土也被奧斯曼帝國佔領,存在千年的東羅馬帝國滅亡。

奧斯曼帝國滅掉東羅馬帝國後,成為跨有歐亞兩洲大片領土的強大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為伊斯坦布爾,定為國都,並宣布使用東羅馬帝國的威儀。此後素丹穆罕默德二世乘戰勝餘威佔領了小亞細亞北部沿黑海地帶,接著1459年奪取了克里米亞通商口岸,獲得黑海的制海權,迫使威尼斯屈服,獲得賠款,他本人被稱為「征服之王」。 其後,奧斯曼帝國轉向亞洲、非洲擴張。1513年打敗波斯。1516年攻入埃及,將埃及併入版圖。同時獲得對伊斯蘭教聖地—麥地那、麥加的保護權。成為全世界伊斯蘭教的盟主。 十六世紀奧斯曼帝國第十代素丹蘇里曼一世大帝在位時,繼八代素丹巴葉濟德,九代素丹賽里木一世之後,帝國到了極盛時期,形成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強大帝國。黑海、紅海和大半個地中海成為其內海。帝國的版圖在歐洲西起匈牙利,北逾喀爾巴吁山脈,向東經烏克蘭草原到克里米亞汗國;在亞洲,包括由高加索山脈經波斯西部,兩河流域,阿拉伯半島西部和紅海沿岸地帶,南抵葉門;在非洲,包括由埃及向西,經的黎波里,突尼西亞直至摩洛哥邊境。其中包括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等為藩屬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追風英凡 的精彩文章:

北宋和西夏長達八十年的橫山之爭
金朝的衰落與蒙古的興起

TAG:追風英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