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殘酷了,這樣的電影根本就不敢看第二遍!
文:點點
「拐賣兒童婦女」是一個令人髮指的事件,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被拐賣而導致妻離子散。而被拐賣的人,更是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這類題材被不少影視搬到銀幕上,比如李楊導演的處女作《盲井》,就是一個很深刻的題材。還有陳可辛導演的《親愛的》立意也很深遠。佳作頻出就是為了給世人一個警醒。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人口販賣》,同樣是沉重的「拐賣」題材。
電影被分成了三部分,每一個故事獨立成章。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捷克共和國,女人的名字叫做伊蓮娜,年輕貌美,卻生活得非常艱辛。
作為單身母親,她必須每天辛苦工作,以便養活自己的女兒。其中,最容易賺錢的地方是酒吧,在那些形形色色的客人中,她可以通過犧牲一點尊嚴的方式來換取小費。
不同的是,這一次客人的胡攪蠻纏里,有人為伊蓮娜出頭了。對方非常風趣幽默,介於毛頭小子和成熟大叔直接,很容易就獲取了伊蓮娜的芳心。
戀愛中,女人一般都沒有什麼智商。因而,在對方提出要去維也納旅遊的時候,伊蓮娜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殊不知,等待她的並不是什麼旅遊,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人口販賣。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烏克蘭,女孩的名字叫做娜佳。
青春期小女生總是天真的,不知道世界的險惡,想當然的認為出名很容易,如果能賺錢的話就更棒了。
猜中了這一心理後,模特公司盯上了娜佳。在娜佳投來報名表的時候欣然答應,出國培訓時體貼的為她解決護照問題。
因為想要給父親驚喜,娜佳並沒有告訴家裡人這一事情。
緊接著,飛機起飛,等待娜佳和父親的,是長達10多年的痛苦離別。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菲律賓,主角叫做安妮。她的『被拐賣』是所有故事中最殘酷的一個。
那一瞬間,她的母親就在她身邊,環境也是人來人往的大街,察覺不到任何危險。但也是那一瞬間,什麼都不懂的小孩被另一個小孩引到了等待已久的大車上。
三種不同的拐賣方式、三種不同的人生結局。
被拐賣女孩們的結局,大多數是屬於接客、賣身的。不管她們有多不願意,被逼迫的條件下,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也沒於選擇的資本。
殘暴的鏡頭很多,伊蓮娜、娜佳被不同程度的凌辱。
被拐賣前,他們天真的相信身邊陌生人,嚮往著幸福的生活,嚮往著夢想。實際上,等待他們的是無窮無盡的黑暗。
講述完被拐賣過程後,影片中另外兩個重要的人物出現了。
第一個,是娜佳的父親。
第二個,是ICE里勇敢女探員。
娜佳失去音訊之後,父親沒有頹廢,而是更加努力的尋找著女兒,冒著生命危險加入了拐賣集團。
加入集團之後,他見到了各種各樣的交易、暴虐殘殺。
這些年,他見了不下於500個被拐賣的女孩,她們痛哭、被佔有、被虐待。每一個人都會讓他想起自己的女兒,每一個都讓他的動力更足,不希望女兒受這樣的苦。
終於,長時間的努力後他在華盛頓找到了失蹤多年的女兒。種種謀劃之後,父女兩人逃出了危險。
女探員那邊,則象徵著社會中必存的正義,社會想要杜絕、打壓拐賣行為的決心。
對於拐賣案件,她其實是可以不用管的:這不是她的任務,更不是她的職責。
但是,在見到孩子們可憐的狀況之後,她義無反顧的投入了這一行為,絲毫不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據統計,每多一天,就有成千上萬的家庭失去自己的孩子。每多一小時,就會有更多的女孩成為被暴虐的性奴。
女探員的存在是社會覺醒:必須有人關注這一事例,也必須有人阻止這些殘忍事件的發生。
說回現實生活。
大概是利益驅使,『拐賣兒童』、『拐賣女大學生』這樣的事件一直層出疊見不窮。且手法多樣,大眾完全感受不到對方「想要拐賣的意識。」
這種情況下,光有自身警惕性是不夠的,還需要周圍人的幫助。
這部電影的出現,沒有過多的介紹拐賣手段,而是突出了被拐賣女孩的痛苦生活。
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觀眾的心理,讓觀眾對這個現象厭棄,厭棄之後願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社會意義比較足,還是比較不錯的。
-END-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導演最被低估的電影,殘酷得讓人心涼!
※這部新韓劇高達8.9分!除了顏值,智商和演技均在線!
TAG:電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