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金融要走出草莽時代

互聯網金融要走出草莽時代

近些年來,現代金融模式開始向互聯網方向發展,給金融體系帶來質的改變,也催生了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藉助「互聯網+」,發揮科技、輕鬆便捷等特點,迅速擴大影響力和服務範圍,填補了傳統金融行業中的空白領域,發展如火如荼。其中第三方支付、股權眾籌、P2P理財等概念更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深刻影響著普通公眾的衣食住行。

因強勁的市場需求,互聯網金融迎來了行業發展的春天,但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合法性與科學性等方面面臨著諸多問題,出現了模式不成熟、監管滯後等問題,導致非法集資、不良校園貸平台等問題的出現。這些問題會進一步制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健康發展。建立互聯網金融安全防範與監管體系勢在必行。從2016年國務院組織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以來,央行、證監會、工商總局等10多個部委牽頭負責,出台了近20項的監管新規,對第三方支付、P2P網路借貸、股權眾籌、虛擬貨幣交易、互聯網資管和互聯網廣告等六大領域展開了集中排查整治,取得了顯著效果。

新興行業穩定有序健康發展,是相關監管部門的責任。這既是培育新生經濟力量和多元市場的需要,也是保障百姓切身利益的內在要求。因此,加強監管應是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法律法規、市場准入、投資者和出借人保護等方面,監管應不斷規範和成熟。

新形勢下,增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就要著力完善大數據徵信及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機制。建立健全大數據徵信體系的保護機制,保證交易雙方的信息安全,使大數據真正的能夠服務於人民。

這方面我們要提高對企業與個人的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儘快出台大數據徵信體系的相關法律規範,成立專門的互聯網金融信息的安全機構,對於大數據徵信流程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機制,包括對監管主體、監管邊界以及地方監管權責的界定,明確監管主體的責任,使金融監管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要著力完善大數據徵信的保護機制,保護好客戶的金融信息,維護客戶數據的隱私權,完善大數據徵信的保護機制,進一步規範徵信信息的採集行為,讓大數據真正地發揮其作用。要以數據技術為核心,完善風險預警操作流程,以提高數據的操作技術水平為核心,制定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的相關流程,確保各參與方具備的權利和職責、許可權,保證一旦出現互聯網金融風險,相關人員就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安排與處置。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位列2018年三大攻堅戰之首,其重點就是防控金融風險。隨著監管體系的完善、合規化整改的深入,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告別草莽時代。我們相信,經過一系列的行業洗牌,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業企業將走向更加優化的發展。

●●●

來源 |整理自吉林日報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 的精彩文章:

TAG: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