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王陽明:你有真正為自己嗎?

王陽明:你有真正為自己嗎?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1

一、盲者

有一段時間,我十分痴迷術數之學;對八字、六爻、梅花易數、奇門遁甲等均有研究,且體悟頗深。有人問我命理,均能讓人折服。有一次在街頭看到盲人算命,我在旁邊觀察靜聽,感其功夫精深,與之攀談。問道:「八字拆命,月上起日,何其難也?先生何以精熟於此?」

盲者靜默片刻,哽咽不已。為了自力更生,不仰人鼻息;更由於難以從事其他行業,因此所下之功夫超越常人百倍千倍。另外,盲者看不到外面紛紛擾擾的世界,內心更是清靜無為,淡泊寧靜,所以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準確率比較高。

盲者有一困惑,向我言到:我今年79歲,再過四年是大限之時。也算見人無數,達官貴人、販夫走卒什麼樣的人我都見過。但有一事我很奇怪,比如有人來求官,我給他算了之後說你的官運將來很好的時候,其他人都會誇獎,說一些吉利話,但是我就能聽出來他們歡喜讚歎的聲音背後有著几絲悲涼與中氣不足!而有時我給人算命,說他將來是非常悲慘的命運時,跟他隨行的另外幾個人就會非常同情他,會安慰他。雖然他們說的話是非常同情,但是我也能從他們的話里聽出几絲高興或者興奮。當然,如果是至親之人陪同來的,感覺會不一樣。幾十年來,此類事情極多,我非常奇怪,一直不明白怎麼回事。

這是盲者觀察人一輩子所做的一個總結。

2

二、修行

人不是渺小,是悲慘; 悲慘在受制於他自己。我們為什麼要修行?修行就是要讓我們不受制於自己的私慾,讓我們的心學會怎樣發心,會發心了就能把小我去除得到大我,這樣就與一般的世間人不同了。我們深深地進入了解自己,從而對自己有辦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與下等。這是最高明、最偉大的能力或本領!

學習心學就是認識自己、就是認識人性。人性就是這麼一個特點,我們不要怪別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好,在心裡都是不希望別人好,希望自己比別人好,看到別人好就嫉妒,看到別人不好就有一絲慶幸,所以我們不說這個人怎麼這麼缺德,千萬不要這樣說。因為只要我們有身體在,這就是人性的一個自然反應,誰都如此。除非你是經過修行超過渺小與悲慘的人!

老子《道德經》里的一句話「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為什麼人會有大患?是因為有自己的身體,如果沒有身體,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還有什麼可患的?

正是因為我們人有身體,於是就會想方設法讓身體吃的好,穿的好,享受也是為了身體。總之身體只要存在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慾望,有慾望就會染污我們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正是因為身體有各種慾望,就讓我們迷失了本性。只要是人都有這個特點,而不單指某個人,或者區分好人和壞人,大家都有身體,有身體就一定有慾望,只不過有的人深,有的人淺罷了。

3

三、為真己

《傳習錄》中有一段對話如下:

蕭惠問:「自己的私意難以克除,該怎麼辦?」

先生說:「來,把你的私意拿來,我來給你克。」先生說,「人必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蕭惠曰:「我也很有為己之心,不知為什麼不能克己。」

先生說:「那就說說你的為己之心吧。」

蕭惠思考了很久,說:「我也一心要做好人,便自認為很有為己之心。如今細細反思,看來也只是為得個軀殼的己,不曾為個真己。」

先生說:「真己何曾與軀殼脫離?恐怕你連那軀殼的己也不曾為。就說你所謂軀殼的己,難道不是耳目口鼻四肢?」

蕭惠說:「正是因為這耳目口鼻四肢。目貪戀美色,耳貪戀美聲,口貪戀美味,四肢貪戀安逸,所以不能克除私意。」

先生曰:「『美色令人目盲,美聲令人耳聾,美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發狂。』這美色、美聲、美味等等都是害你的耳目口鼻四肢的,哪裡是為你的耳目口鼻四肢?如果是真正為你的耳目口鼻四肢的話,就應該思量耳如何聽、目如何視、口如何言、四肢如何動。只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才是真正為你的耳目口鼻四肢好。你終日向外馳求,為名為利,這都是為著軀殼外面的事。

你如果為著耳目口鼻四肢,要做到非禮勿視聽言動時,哪裡是你的耳目口鼻四肢自能自主地勿視聽言動?這視聽言動都是由你的心控制的。視聽言動都是你心的功能。你的心用目來視;你的心用耳來聽;你的心用口來言;你的心用四肢來動。如果沒有你的心,便沒有耳目口鼻。所謂你的心,也不是指那一團血肉。如果是那一團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團血肉還在,為何不能視聽言動?

所謂你的心,實際上是那能視聽言動的,這就是性,便是天理。有這個性,才能生。這性之生理,便稱為仁。這性之生理,作用在眼睛便能視,作用在耳朵便能聽,作用在口便能言,作用在四肢便能動,這視聽言動都是天理的作用。以天理主宰身體,就稱為心。這心之本體,原本只是個天理,原本沒有不合禮儀之處。這才是你的真己,這個真己是軀殼的主宰。如果沒有真己,就沒有軀殼。真是有之即生,無之即死。你如果真為那個軀殼的己,必須用著這個真己,便須常常保守著這個真己的本體。每時每刻省察克治、存心養性,惟恐虧損了真己。才有一毫不合乎禮的念頭萌動,便如刀割、如針刺,無法忍受,必須去了刀、拔了針。這才是真正的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你現在的做法是認賊作子,怎麼能說有為己之心、不能克己?」

有句古話講「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之學者為己」意思是說古代搞學問的人是為了自己,什麼叫為了自己?是為了讓自己的心性得到提高,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提高自己的境界,一切都是圍繞自己的心,思考如何開發自己的心,所以古之學者是為了自己的提高而學習的。「今之學者為人」是說今天的學者學習是為誰?為了別人,怎樣讓別人滿意,讓他認可我。這句話實際上包含著很深的哲理,非常重要,這裡涉及一個大方向的問題,即我們活著是為誰活?是為自己活還是為別人活。

為什麼要向內求?因為向內求能讓我們的能量不斷增加,讓我們的陽氣不斷內斂,當我們的能量足夠多的時候,我們的光就能發起來,所以我們遇到任何問題,包括身體的問題,家庭的問題,事業的問題,不管什麼樣的問題都會變好,我們就記住一定要一切向內求,這叫不被外界牽著走,一定要以提高自我的心性、以良知為中心應對萬物。

文心雕龍《文學&詩歌》徵文大賽

火熱報名中

期待您的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心學」是通往幸福之門的鑰匙
心能通神——道家心學的密印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