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慘劇,4000少女被糟蹋,父母親人卻只能在一旁眼睜睜的看著

慘劇,4000少女被糟蹋,父母親人卻只能在一旁眼睜睜的看著

人類歷史上的帝王,如果按照賢能程度來劃分可以分為好的帝王和壞的帝王兩類。但也有的帝王的表現是時昏時明,在這類帝王中,最具代表的是「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和齊威王,他們屬於前期昏後期明;還有一類相反,他們前期表現很好,後面就昏聵了,典型代表就有北齊開國皇帝高洋和大唐的唐玄宗。本文所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位帝王,他前期表現可以說得上聖明,但晚年卻又荒淫,而且還在晚年竟然做出讓士兵糟蹋4000少女的舉動。這位帝王是誰?他就是蒙古帝國第大汗窩闊台。

成吉思汗的長妻孛兒帖共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四子拖雷。他們隨從成吉思汗東征西討,每一位都為蒙古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成吉思汗的兒子們,他們個個都要征戰。不過他們的才能和特長又各有不同,為此成吉思汗根據他們的才能和特長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職位:朮赤管狩獵;察合台掌法令;窩闊台主朝政;拖雷統軍隊。在這四個兒子中,成吉思汗最喜愛的是小兒子拖雷。不過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深謀遠慮的成吉思汗沒有選擇會攻城略地的拖雷,而是選擇更具治國才能的窩闊台。1227年,成吉思汗彌留之際再次囑咐兒子們,汗位的繼承人是窩闊台。最後經過1229年的部落議會最終決定,窩闊台正式出任蒙古帝國的大汗。

窩闊台即位後,在政治和軍事上都有所作為。蒙古這個民族是個馬背上的民族,只善於在馬上打天下,對於治理天下不在行,於是窩闊台在政治上繼成吉思汗後又重用漢化程度很深的大臣耶律楚材,結果耶律楚材根據蒙古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新的官制、禮制和法制。窩闊台在以耶律楚材的儒家治國思想的指導下制定並實施各種施政方略,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軍事上,窩闊台上任不久就開始了滅金的步伐,從1230年秋天開始對金國用兵,在經過4年多的征討下,終於於1234年春和宋軍聯合滅掉了金國。在滅金戰爭中,窩闊台多次統領一軍親自參與戰鬥過程中的指揮。

滅掉金國後,蒙古大軍沒有停下征戰的步伐,比如蒙軍在滅了金國後就開始了對宋的戰爭以及第二次西征之戰,不過這個時候的窩闊台就表現出了貪圖享逸的一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這人世一半是為了享樂,一半是為了英名。當你放鬆時,你自己的束縛就放鬆,而當你約束時,你自己就受到束縛。為了貪圖享樂,滅金之後的戰事窩闊台自己都不出馬,直接讓大將們統兵,自己在後方喝酒和縱慾。窩闊台到了晚年酗酒縱慾非常厲害,每次一飲就要玩個通宵。大臣耶律楚材多次勸諫,但是窩闊台聽完之後又不改正,當然最後他也是因此而死。

窩闊台性情複雜,各種表現的差異性很大,在對待老百姓的時候也有所體現。他可以仁愛好施,經常把自己的財物毫不保留的就賞賜出去了。一些乞討者和窮人到他那裡去討賞,窩闊台二話不說的都滿足他們的願望,給予到他們施捨和幫助。有一次,有個人獻給了他兩三個西瓜,他在的隨從沒有衣服和財物的情況下就把自己皇后耳朵上戴著的珍珠賞賜給了獻瓜人。皇后說:此人不知道珍珠珍貴,不如明天回到宮裡再賞給他錢物。窩闊台卻說:他是窮人,等不到明天。

如此說來,窩闊台也算得上仁厚了,但是他又有著非常殘暴的一面。當時的蒙古有很多部落,其中就有一個叫斡亦刺的部落。在1237年的6月,這個部落不知道在哪裡聽到了消息,說大汗要把該部落的所有少女都搜刮出去強行配人。本來這個是謠言,無中生有的事,但是斡亦刺部的人都相信了這個謠言。既然大汗要強制部落少女去配人,那我們就提前在本部落解決了少女們的婚配問題,這樣大汗不就沒辦法了嗎?於是部落的人緊急開展工作,火速讓少女們都嫁給本部落的男子,有的人甚至直接就把女兒送到了男方的家裡。沒想到斡亦刺部落的反常舉動讓窩闊台知道了:你們把我當成什麼人了?把我想得這麼齷齪。既然如此,那就讓你們遭受懲罰吧。很快,窩闊台就下令把該部落7歲以上的少女都集中到某地,就算那些婚配了的也要追回來。很快,該部落的4000名少女就聚集齊了,結果窩闊台下令:士兵們當眾去糟蹋她們。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親人必須到場觀看,而且不能表現出不滿和生氣。太悲催,旁邊的父母親人眼睜睜的看著整個過程,2名少女當場就被糟蹋而死。接下來,窩闊台讓把這些少女分批:有的送後宮,有的送人,有的直接送到妓院去了。

闊窩台有著各種複雜的體現,用他自己的話說有四功四過:滅金,立站赤,設諸路探馬赤,無水處使百姓鑿井,朕之四功;飲酒,括斡亦刺部女子,築圍牆妨兄弟之射獵,以私撼殺功臣朵豁勒,朕之四過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說史 的精彩文章:

大臣做調查,有人向他彙報:有男人生小孩了;大臣的回答讓人捧腹
大臣殺皇帝去向叛軍邀功,結果走到軍中一看:怎麼是皇帝的軍隊?

TAG:煮酒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