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代村遺址:奢侈又神秘的帝王生活

梁代村遺址:奢侈又神秘的帝王生活

梁帶村遺址 VI-198,位於陝西省韓城市。遺址面積、文化層厚度不詳。遺址內採集有陶片,以泥質及夾砂紅陶為主。紋飾多見線紋、繩紋,器形有尖底瓶、罐等。屬仰韶文化遺存。梁帶村隸屬陝西省韓城市昝村鎮,位於市區東北7公里黃河西岸的台地上,遺址緊臨黃河。在梁帶村及其附近地區約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發現兩周時期墓葬103、車馬坑17座。

初步確定,梁帶村村北一帶為一處西周晚期至東周早期大型墓地,並且其中4座帶墓道的大墓當為諸侯級墓葬。墓地面積約為33萬平方米。

在外棺東側,6件青銅「弄器」(手中把玩的銅器)的出土,將發掘人員的成就感推到了頂峰。這些「弄器」器型小、鑄造精細。其中,短流匜、單耳罐和鍑均為國內首次面市。它們的造型和圖案獨樹一幟,不僅反應了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完美結合,也是墓主生前奢侈生活的真實寫照。

春秋早期,各諸侯國仍然沿襲著周朝的禮儀,在天子、諸侯、大夫與士四級官宦之間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即便是葬禮,也必須遵循嚴格的喪葬制度,陪葬品的規格、禮器的件數都有著嚴格規定。如果說禮器的件數體現了國君夫人的等級,但器物的大小卻無法解釋國君對該夫人寵愛有加的行為。問題究竟出在哪兒?讓兩位國君夫人擁有的禮器個頭相差這麽遠?謎底或許就藏在墓中,或許伴隨著當事人的離世被永遠地帶走……

死者佩戴的玉器和飾物遍及全身,這些玉器組合清楚,位置準確。計有面飾1組,頸飾四組,腕飾三組,握飾兩組。僅左手玉握就由189顆瑪瑙珠、16顆玉貝、16顆玉蠶、48顆玉龜、8顆玉珠和4顆玻璃珠編排組成,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為複雜和奢華的兩周時期玉握。

右手腕飾由1件方形牌、16顆玉蠶、 8顆玉龜、8顆玉貝、2件玉面獸和100顆瑪瑙珠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在細小的玉蠶上還巧奪天工地琢上了小米粒般的眼睛,且十分傳神;玉龜身上繪有龍首細紋;這些具有有相當難度的加工工藝,充分反映了當時的玉器製作水平,為不可多得的玉器珍品。

在組玉佩飾中,以七璜聯珠和梯形牌飾最具代表性。也是陝西地區發現的等級最高的組玉佩飾。其中,人龍合雕璜尤其值得稱道,小玉人的發束每毫米競有5根,並且根根互不交錯,堪稱西周中期高超琢玉工藝的代表性作品。

隨葬的珠串飾物中,一串由38顆煤精石龜形珠、14顆煤精石圓珠和2件造型各異的龍形觽玉佩飾組成的煤精石串珠,排列巧妙,製作精良,格外引人矚目。古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懂得把煤精石當作飾物,這個發現或許會成為明天的商人說服時尚人士的最好廣告用語。

在出土玉器中,不同時期的玉器各領風騷。年代跨度最大的是紅山文化的玉豬龍;其後是代表商代龍山文化的素麵玉璧;西周的龍紋交尾玉璜和春秋時期的龍紋玉牌。它們不僅標誌著中國古代的制玉工藝和文化,也標誌著擁有它們的人所處的社會地位與生活方式。

大量稀有的和未曾面市的玉器陪葬品,如女立人、回首長尾鳳鳥、雙鳳首花蕾玉佩等散放在墓主身邊的單個玉器,不僅對研究商代至春秋時期的玉器製作工藝,提供了難得的實例,也成為早期斷代的標準器物。它們,與青銅禮器的銘文,共同為兩座墓葬的年代確認提供了較為詳實的依據。

梁代村遺址出土玉組佩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中國傳統傢具中的祥瑞紋樣
這塊紅山玉是豬還是龍,我看像熊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