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幾天為啥這麼熱

這幾天為啥這麼熱

09

22

作者:霍雨佳

氣象部門的歷年氣溫數據表明,我國絕大多數地區七八月份都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也就是俗稱的「伏天」

今年的三伏是2018年7月17日至8月25日。我國自古採用「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組成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

其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只出現第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如出現第5個庚日則為20天。這麼一來,伏天總日數既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

眾所周知,陽光、空氣和水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要素,太陽是地球上熱和光的來源,如果沒有了太陽光的照射,地球上便沒有溫暖,沒有了四季的變化,一切生物也就無法生長了。

每年的夏至那天,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這時北半球獲得的陽光最多,太陽高度角最大,正午時分,北京太陽高度角為73.5度,陽光近似於直射地面。這時太陽光穿過的大氣層厚度最小,太陽的光和熱被大氣層吸收、散射和反射的量也小,到達地面的就多,有利於地面的溫度升高。

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例如北京夏至日白天長達15小時。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於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而三伏天正好起始於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三伏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這就是三伏天最熱的基本原因。

此外,從氣象角度說,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加之平均風速較小,雷雨之前氣壓較低,這也是三伏天有時比較悶熱的重要原因。

當然,七八月里,我國許多地區的天氣形勢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或影響,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和地面輻射增溫,因此三伏天的「乾熱天氣」佔主導地位。

每年立秋之後的末伏,天氣常常呈現「秋老虎」狀態。所謂的「秋老虎」,是我國民間對立秋以後短期回熱天氣的趣喻,一般發生在8至9月,持續日數約7~15天。

這種天氣出現的原因是本已向南退後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區,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的暑熱天氣。

不過,不同地域的「秋老虎」的表現略有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另外,每年「秋老虎」來臨的時間有長有短,甚至有時來了去,去了又回頭。就多數地區平均而言,末伏遭遇「秋老虎」天氣的概率還是很高的。因此,熱在三伏、末伏也不例外。

必須要說明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多樣,氣候複雜。有些地方四季如春,有些地方則常年如夏,「熱在三伏」不能準確概括這些地方的氣候特徵。

此外,每年的颱風次數、強度、路徑也是影響我國許多地區夏秋季節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如果沿海地區在三伏天連續遭遇強颱風的襲擊或影響,那這個地區的夏季很有可能十分涼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品與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食品與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