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個人才是歷史上第一位「父母官」
時至今日,百姓與官員的關係早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為官者,不再是百姓之「父母」,反之,官員應是百姓的勤務員,是百姓之公僕。
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
在古代,人人常以「父母官」形容愛民如子的大清官,而實際上,「父母官」的稱謂並不是自古有之,它出自「召父杜母」的典故,用來稱呼一位漢代時期南陽的一位官員,他就是歷史上第一位被稱作「父母官」的南陽太守杜詩。
杜詩,字君公,東漢河南郡汲縣(今河南汲縣)人。光武帝劉秀在位時,先後擔任侍御史、成皋令、沛郡都尉、汝南都尉和南陽太守等官職。
▲▲▲▲▲
先斬後奏 斬首跋扈武將
建武元年(25年),杜詩連升三級擔任朝廷的侍御史。
當時,由於連續多年的兵荒馬亂,洛陽百姓大都離鄉背井,逃難在外。杜詩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召回、安撫洛陽城的老百姓。為此,他經常深人民間,了解百姓的疾苦,盡量為他們多辦一些實事好事。
這時,有位名叫肖廣的將軍率兵駐紮在洛陽。肖廣自恃功高,一向爭強好勝,專橫跋扈。在他的影響下,其部屬也都自命不凡,無視法紀,常常跑到百姓家吃、喝、拿、要,甚至欺男霸女,為所欲為。百姓深受其害,整日惶恐不安。
杜詩得知此情,立即求見肖廣,勸他對士兵嚴加約束,停止橫暴行為。然而,肖廣並未將杜詩放在眼裡,更沒有對士兵採取任何約束。杜詩再次面見肖廣,要他儘快改變這種局面,肖廣仍舊置若罔聞,無動於衷。待杜詩命令他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時,蠻橫的肖廣竟惱羞成怒,當場同杜詩頂撞起來。杜詩見他如此膽大妄為,不可救藥,遂即命手下將他斬首。
隨後,杜詩將此情原原本本地向光武帝作了彙報。光武帝不但沒有怪罪他先斬後奏,反而召見了他,還賞賜他一套作為大臣前導的榿戟儀仗。
▲▲▲▲▲
「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建武七年(31年),杜詩升任南陽郡太守。
南陽,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東漢統治集團中的許多重要人物,都是這兒的豪強富戶。這些人的子弟大都依仗權勢,橫行鄉里,致使許多人都不敢到南陽去做官。
一上任,杜詩就嚴懲了一批罪大惡極的豪強。他根據群眾的舉報和自己的明察暗訪,很快便弄清了滋擾社會治安的一些首惡分子,並將他們一一捕獲。這時,不少朝廷重臣都出面干預,但杜詩毫不動搖,仍依法將他們予以懲處。
接著,杜詩又在減少百姓徭役的同時,親自率領他們興修水利,治理破池,開荒種田,發展生產。經過幾年的艱苦奮鬥,郡內家家戶戶逐漸富足起來。在此期間,杜詩還總結了勞動人民的冶鐵經驗,發明了一種名叫「水排」的冶鐵用的水力鼓風設施。
《三國志·魏志·韓暨傳》寫道:「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以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
鑒於杜詩的所作所為和給南陽百姓帶來的諸多實惠,南陽吏民總是將他和西漢元帝時的南陽太守召信臣相提並論。因為人們早已將召信臣譽為「召父」,所以將他稱為了「杜母」。有人還專此編了一首歌謠,其中一句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
「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
按照當時朝廷給的俸祿,照理來說杜詩的家產也應該相當豐厚。但是,他大都將薪傣捐獻給了修水利、治破池等公益事業上,也常常周濟那些窮苦人。
因此,在他病逝時,幾乎沒有任何屬於他個人的田地和房產,窮得連喪事都無法辦理。司隸校尉鮑永得知後,馬上向光武帝奏明了這一情況。光武帝無限感慨,遂立即命令在郡守官邸為他治喪,並特賜絹帛千匹作為喪葬費用。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普天下的老百姓都將心繫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親切地稱之為「父母官」。杜詩也就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父母官」。
時至今日,百姓與官員的關係早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為官者,不再是百姓之「父母」,反之,官員應是百姓的勤務員,是百姓之公僕。
正如焦裕祿對群眾的回應:「我是您的兒子。」這才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的理念與情懷。
TAG:鐵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