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秘了千年的瓷器:秘色瓷鑒定要點

神秘了千年的瓷器:秘色瓷鑒定要點

相傳,在唐代的浙江越窯,匠人們用秘密配方燒製成「秘色瓷」,幾百年來沒有人親眼見過這種瓷器,就這樣秘色瓷在世人眼中是一個虛無飄渺的美麗傳說。然而,讓考古學家們意想不到的是,在距離浙江千里之外的陝西,1987年發掘埋藏有佛指舍利的法門寺地宮時,人們竟意外地找到了有確切記載的秘色瓷器13件!

秘色瓷,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精品,是中國古代越州名窯(今浙江一帶)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瓷器,因其製作工藝秘而不宣得名,是唐、五代之際越窯青瓷中的上乘之作。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產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學效果,釉層特別薄,釉層與胎體結合特別牢固。所以,這種配方是保密的,專用於皇家瓷器的燒造。宋代周輝《清波雜誌》中有言「越上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這裡最關鍵的是「不得臣下用」,是給皇帝專用的,一般人是不能用的。

據歷史考察,秘色瓷開始生產最遲於唐大中年間前後的後司嶴窯址,至唐咸通年間秘色瓷生產已佔有相當比例,秘色瓷的生產於唐中和年間達到鼎盛,這一直持續到五代、宋代。據考古載,秘色瓷的窯口有慈溪越窯上林湖後司嶴窯址、荷花芯窯址。

後司嶴窯場秘色瓷興衰過程示意圖

慈溪越窯上林湖窯址示意圖

後司嶴窯址

因秘色瓷是越窯中的最優質的瓷器,深受廣大收藏者的喜愛,但是對於秘色瓷的辨別與真偽鑒定,還是讓人頗為頭疼。對此,【極速鑒寶】平台向專家老師諮詢,整理了秘色瓷鑒定的要點以供大家參考。

從器型上看,秘色瓷以碗、盤、缽、盞、盒等為主,也有執壺、瓶、罐、碟、爐、盂、枕、扁壺、八棱凈瓶、圓腹凈瓶、盞托等,這些器物中我們可以在法門寺出土秘色瓷中個找到相同的器形,如八棱瓶,還有燒制八棱瓶秘色瓷的專用的匣缽、直徑達20厘米的碗盤等,基本上都是滿釉。

秘色瓷蓮花碗[五代]蘇州博物館

荷花芯窯址出土秘色瓷執壺

法門寺出土秘色瓷八棱凈水瓶

從胎釉上看,胎質細潔緻密,做成的胎體本身已非常精細光潔。施釉入窯燒成後,燒結度高、變形小,胎釉結合牢固,器表溜滑光亮。觀察一些瓷殘片,斷面乾淨齊截,胎質顆粒細微,胎體厚薄勻稱堅緻,極少雜質和氣孔(這一點連較好的宋瓷、明瓷都相形見絀)。因秘色瓷器型多仿自精美的金銀器式樣,器壁相對較薄,廓線、塊面富於收放凹凸變化,製作時還刻意模仿出金銀器打制塑形、鏨刻裝飾的工藝效果,因此其製備的胎土質量與性能必定更加優良可靠。

斷面都很乾凈齊截,胎質顆粒細微,胎體厚薄勻稱堅緻,極少雜質和氣孔

此外,越窯「秘色」釉色為有淡青色、灰青、青黃等、青翠的湖水綠色等,越瓷釉水清亮,釉層極薄及透明,光澤度好,有無中生水之感。

法門寺地宮出土秘色瓷器,釉層有無中生水之感。

燒制工藝也是鑒別秘色瓷的方法之一,不同時期秘色瓷的支燒方式方式也有所區別。唐代運用匣缽裝燒法,單獨一件器物裝匣(秘色瓷盒)燒造。在裝燒時,採用瓜子形泥珠支釘與墊圈隔離燒制,燒成後在裹釉底部留下一圈較密集的墊燒的「瓜子」形痕迹,因此唐代多為平底或玉壁底。

後司嶴窯址出土秘色瓷盤底部的瓜子形支釘痕

荷花芯窯址出土「盈」字款碗支釘痕

法門寺出土的唐代秘色瓷碗底的瓜子形支釘痕

五代至北宋初期,燒制秘色瓷依舊採用支釘墊燒物,依然採用泥珠,但泥珠變大,泥質里特意加入了石英沙以防止在較高的溫度下器物與匣缽粘連,燒成後遺留較多,刮之容易脫落。因底部的墊燒位置由圈足移到了外底內部,越窯器物的底足由此時逐漸加高變窄並向外形成外撇足過度。

五代泥珠支墊痕,支墊痕易脫落

到了北宋,秘色瓷燒造時墊燒物不再使用泥點,而採用泥條墊圈支燒。在裝燒時,先在器物外底內貼上數條細長的泥條,再放到位於匣缽中心的墊圈之上,再進行裝窯燒制。由於泥料中攙雜了石英沙燒成後輕敲後使墊圈和器底分離,物圈足變高,且向外撇,一直是平底的蓋盒器型在這一時期也出現高且外撇的圈足。

底用長泥條與墊圈隔開燒制

底部留下幾個長泥條形的支釘痕迹

【極速鑒寶】平台瓷器鑒定專家老師特別說明,秘色瓷的燒制使用的是一種特製的匣缽即瓷質匣缽,用這種匣缽燒制器物時,匣缽要密封的,匣缽與匣缽蓋之間,是用釉封好的。器物燒好後,釉層極薄,且均勻潤亮,釉色青綠。雖然晚唐時期的越窯儘管其瓷器的燒造質量非常高,但釉色大多偏黃。用這種瓷質匣缽燒造秘色瓷的時候,保證了匣缽里強還原焰狀態,外邊的氧氣進不來,防止了在冷卻當中的二次氧化。在強還原焰氣氛當中燒成,釉色還原得好,所以顏色比較青綠。用這種特殊工藝燒造出來的產品才是真正的秘色瓷。

上林湖後司嶴窯址出土秘色瓷盒(瓷質匣缽)

總結起來,秘色瓷的整個製作過程都與眾不同,單件瓷質匣缽密封裝燒,胎特別細膩,比普通的越器淘洗更精細;器物製作非常規整,胎壁均薄,胎體上釉前磨光;滿釉,釉層極薄且均勻水潤多為青綠色,以釉取勝,以素麵為主,少部分有褐彩裝飾。

五代水邱氏墓出土褐彩熏爐和褐彩油燈

關於秘色瓷,我們把從古代文獻中認為燒秘色瓷的窯場生產的產品放在一起比較,可以看出從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及晚唐水邱氏墓出土的秘色瓷,到五代康陵出土的秘色瓷,再到耀州窯五代時期生產的刻「官」乳濁釉產品、北宋晚期的汝窯、張公巷窯,南宋早期越窯低嶺頭類型產品、南宋官窯、龍泉窯貢瓷產品,甚至高麗青瓷等,所追求的目標實質都是一致的,前人認為它們都屬於秘色瓷的體系。

聲明:圖文由【極速鑒寶】APP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速鑒寶故事匯 的精彩文章:

淺談1.3億成交的乾隆鬥彩暗八仙天球瓶的燒制工藝
佛像收藏:宗喀巴大師常見的六種造像類型

TAG:極速鑒寶故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