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清凈心在佛前供養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嗎?

以清凈心在佛前供養一朵花的功德,你知道有多大嗎?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的《可·為》——廣行釋講《了凡四訓》一書

辨別大小 攝小歸大

何謂大小? 昔衛仲達為館職, 被攝至冥司, 主者命吏呈善惡二錄。

什麼是大福?什麼是小福?

我們先以公案來說明:過去有一個人叫衛仲達,做了館職。「衛仲達」,是宋朝人,他的事迹在古人著作里引用得很多。「館職」就是在翰林院任職。有一天他被攝引到陰曹地府去了。閻王爺叫判官呈上衛仲達的善惡簿子,作惡、作善,陰間都有記錄,都有檔案在,就是把衛仲達的檔案調出來看看。

比至, 則惡錄盈庭, 其善錄僅如箸而已。索秤稱之,則盈庭者反輕, 而如箸者反重。

等到拿來衛仲達的檔案。記錄惡的本子堆滿了一屋子,都是衛仲達一生造的惡。記錄善的本子只有一根筷子那麼大,就像我們吃飯的筷子那麼細,捲成一卷,善的太少了。再用秤來稱量,結果滿屋子的本子反而輕,如筷子那麼大的,反而重。

仲達曰: 「某年未四十, 安得過惡如是多乎?」 曰:「一念不正即是, 不待犯也。 」

衛仲達不理解地說:我還不到 40 歲,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過失?陰府的官吏說:一念不正就是過。起個惡念,陰間就已經在善惡簿子里,那個惡的本子上記上一筆,不等你犯。你要是犯了,那就是大惡,你念頭才一動,是小惡。大小惡的本子擺滿一地,所以才有這麼多,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一定要謹慎。比如,一念害人之心、輕慢人之心、嫉妒人之心。起一念,就是一過,不需要身口做出來。這個陰府官吏說的標準很嚴格,一念不正,就是過失。

前面講到愛人、敬人、利人叫作善,我們很多時候不敬人、不愛人,或者袖手旁觀、輕視別人,這些念頭起來,叫作不正念,起一個念頭就是一個過失。這也是提醒我們,時刻要防心如城,待人接物,只允許正念現前,邪念起的時候必須馬上懺悔消除。

如果平時不管好這顆心,像衛仲達那樣 40 歲不到,起的惡念記下來已經有一屋子了。比如,家長嚴加管教的孩子,品行會端正,沒人嚴加管教自由散漫的孩子,最後染成一身的惡習。這顆心不加管束,和沒人管教的孩子一樣,會生起各種的惡行。

因問軸中所書何事? 曰:朝廷常興大工, 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 此疏稿也。

衛仲達又問地府的官吏,說:您手中拿的捲軸善的那一卷裡頭,記載的是什麼?地府的官吏告訴他:有一年朝廷興建大工程,要修一座三山地方的石橋。在福州城裡有三座山,分別是九仙山、閩山、越王山,所以稱為「三山」。在三山這裡要修一個石橋,工程浩大,當時你曾經上疏給皇帝建議不要修,不要興這個工程,勞民傷財,因為這個工程不是必須要修的。捲軸中就是你寫的文稿。

仲達曰:某雖言, 朝廷不從, 於事無補, 而能有如是之力。

衛仲達懷疑:我是有這麼一個建議,但是朝廷並沒有接納,三山石橋還是照修了。事情沒兌現,哪來的功德呢?他這是不知道真正的功德在心。

曰:朝廷雖不從, 君之一念, 已在萬民; 向使聽從,善力更大矣。

地府的官吏給他解釋說:朝廷雖然沒有採納你的建議,但是當時你一念善心,確實想的是萬民,如果當時朝廷聽從你的建議,善業力會更加巨大。因為他這一念,不是為自己,是為人民。雖然沒有被採納,善心已經是為國為民,這個善大。

故志在天下國家, 則善雖少而大; 苟在一身, 雖多亦小。

所以,立志為天下、為國家,善行雖然數量少,也是大善。如果只是為自己,即使行善的數量特別多,也只是小善。

「志在天下國家」的擴展,就是志在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眾生,這就是大乘的菩提心、大願力。有了它攝持,一切善都成了無窮大的善。

在《寶蘊經》里,這樣校量功德:譬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有情,每個人都建造量同須彌山的佛塔,而且在佛塔前經歷微塵沙數的大劫,以所有可以供養的供品承事供養三寶,另外有一位菩薩不離菩提心,只散一朵花供養,就已經超過了前者的福德。

所以,無數人在極長的時間當中以極多的供品供養,卻比不上菩薩一瞬間散一朵花供養的功德。也就是,無數個只為自己求一點現世福報的小善加起來,終究比不上一個「為了法界無量眾生、志求無上菩提」的大菩提心所攝持的大善。也就是如果你只顧著你自己個人、你的家庭的利益,你做得再多再大,也是小善。這個道理,就是佛法里所說的「境隨心轉」。所以,我們存心一定要為了利益眾生;為眾生境界越廣大,善的力量就越大。我念念為民族國家,這個善就很大。法身大士起心動念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法身大士點滴之善都不可思議,無量無邊。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努力學古聖先賢、學諸佛菩薩修積大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們供養了僧人卻還得感謝他們?
懺悔之後業障消除 內外都有哪些驗相?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