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贏了世界盃卻被罵「恥辱」?我們要說的當然不是球隊的戰術打法……

法國贏了世界盃卻被罵「恥辱」?我們要說的當然不是球隊的戰術打法……

20年後,法國國家隊在一屆充滿了驚喜的世界盃上,再度捧起了大力神杯。

在莫斯科比賽現場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整場比賽顯得異常激動。

法國球迷則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歡慶這場等待了20年的勝利。

然而,慶祝、狂歡,很快變成了這樣的一幕幕。

騷亂!打砸、搶劫商店......一場勝利慶祝,變成了一場延燒到巴黎、里昂、馬賽等多個城市的大規模騷亂。據英國《每日鏡報》的消息,有兩名法國球迷不幸在賽後的暴力事件中喪生。在當地時間周一凌晨的騷亂與大規模搶劫事件後,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就一直處於封閉狀態。

「法國不是贏得了世界盃么,為什麼還會發生騷亂?」

法國媒體明顯淡化處理了騷亂的規模,並且沒有提任何參與騷亂的人群構成。然而在推特上,法國網友頻繁留下了「恥辱」、「法國輸了」等文字;也有不少的法國網民嘲笑說:「騷亂中的年輕人的膚色,和法國國家隊構成一樣」。

十年前,這在法國會被視為種族歧視的言論。然而,十年後,一切都變了。人們變得脫口而出,習以為常。

圖註:本屆法國國家隊中的「外臉」

和98年的那一屆奪冠球隊一樣,法國國家隊總是由來自少數民族和宗教的隊員組成,比如,十九歲的姆巴佩,他是一位阿爾及利亞母親和喀麥隆父親的兒子,當然,還有博格巴、坎特、烏姆蒂蒂和登貝萊等人。

所有人都來自非洲家庭,在巴黎周圍的破敗郊區出生並長大——這個地區據說是聖保羅貧民區之後,地球上最大的足球人才庫。他們被視為英雄,看上去,他們是最具價值的法國名人;無論是歐錦賽還是世界盃,他們都能感受一種溫暖的團結感,一種國家榮譽感——它來自隊友、來自球迷、也來自這個國家的元首。

然而,這些身價千萬歐元的年輕人,只是少數的個案。和他們同一種族、宗教的年輕人,卻在法國面對著截然不同的現實——法國隊淘汰阿根廷隊當晚的一起槍擊案,或許更能說明法國的真實情況。

當地時間7月3日晚間,南特等多個熱點市區紛紛發生騷亂,並持續了三天。騷亂的導火索是幾小時前,發生在布列塔尼的一起槍擊案。

官方的通報稱,當時,警察攔阻了一名違反交通規則的駕車人。鑒於他身份不明,警察必須將他帶至警局。然而,正當警察靠近檢查時,駕車人卻駕車沖向一名警官,造成其膝蓋受傷。與此同時,現場另一名警察則開槍擊斃了這名青年。

調查顯示,死者是來自幾內亞的22歲法國人Aboubakar Fofana。

法國人喜歡博格巴,他身材高大、強壯;然而,對於Aboubakar Fofana來說,儘管他同樣是黑人穆斯林,但是,他就屬於法國社會裡,經常被妖魔化的那批人。

政治家或者媒體評論員,經常會對所謂的「banlieusards」(註:特指「大城市郊區居民」或「巴黎郊區居民」)表示出仇恨——事實上,這個詞本身就是帶有歧視意味的、「外地人」的簡寫——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加入主流,也沒有合適的住房和工作。相反,主流認為他們是潛在的罪犯,甚至恐怖分子。

「外地人」、「鄉下人」和「全民偶像」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大?

當法國人在毫不掩飾地讚揚這支種族背景多元的法國隊「隨和、有教養、謙虛」時,法國媒體甚至認為,這無疑是法國國民對右翼民族主義者的一次重擊。然而,在博格巴和Aboubakar Fofana之間,這種想法顯然很不現實。

20年前,由著名球星、阿爾及利亞後裔齊達內帶領的那支法國國家隊,也曾被認為是對法國社會「所有弊端的一個答案」。

齊達內

但是,即便是他們本人,在法國這個「嚴選社會」中的進步機會仍然很小——這絕非是巧合。而就在他們奪冠4年後,法國極右翼領袖勒龐,公開抱怨法國隊「黑人太多了」,並且在大選中獲得了大量選票。

勒龐

2011年,還有官員試圖限制法國足球青訓項目中黑人和阿拉伯人的數量,使法國隊更加「白人化」。而眼下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總統選舉中獲得三分之一選票的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在那些「有毒」的競選活動中,曾公開抱怨稱,「當我看法國國家足球隊時,我已經認不出法國和我自己了」。

寫到這裡,我眼前又出現了法國國旗的三色。

紅、白、藍,象徵著自由、博愛與平等。

然而,和20年前一樣,一個世界盃冠軍帶來的國家榮譽感和團結感,在法國社會的現實矛盾下,註定仍將像煙火一樣短暫。

@交叉點看:國際資訊短視頻

@交叉點評:專家學者銳點評

@交叉點讀:國際特稿講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叉點看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這樣做 連第一夫人都看不下去了
媒體,放過孩子吧

TAG:交叉點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