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煩惱的根本是什麼?應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治?

煩惱的根本是什麼?應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治?

在娑婆世界裡,眾生皆有煩惱,而其根本來源,顯密宗都有各自的說法。顯宗認為,煩惱的根本是心所煩惱和無明;密續中說:彼心起二取之緣,即是微細業風或微細精血氣能作三現遷移習氣。因此,顯密二宗在對治煩惱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顯教是將因轉為道用,密宗是將果轉為道用,但在此不作廣述。

阿底峽尊者承無著菩薩的意趣,而朗日塘巴尊者又繼承阿底峽尊者的宗風。阿底峽尊者說:「求法若不對治煩惱,修行則成徒勞無益。」我們求法修行的目的是對治煩惱,那麼應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治呢?於此處朗日塘巴尊者的竅訣是:於一舉一動等四種威儀中觀察自心,這個心是善?是惡?還是無記?如果是惡,則屬於五毒煩惱里的哪一個?有來去?有形狀?有顏色?有本體嗎?……這樣反反覆復、仔仔細細地觀察自己每一剎那的心相續,有智慧的人就能以正知正念來對治煩惱。若生起煩惱、惡念立即捨棄,並痛加懺悔。而沒有智慧的人卻正好相反,辨不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甚至將善惡顛倒,更談不上去對治煩惱了。

煩惱由心起,如果心不起煩惱,縱然遇到某些違緣,比如身體不適生病,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危害。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痛苦與快樂主要由精神所支配,如果精神快樂,身體感受痛苦的程度就會減少,如果心裡痛苦,那麼身體感受痛苦的程度就更增強了。

佛法認為,煩惱是自心習氣的顯現,通過對治可以完全消除。比如我們漢族四眾弟子中,有的剛到學院時,個性剛強,煩惱粗重。通過一段時間的聞思修後,他們的人格逐漸變得善良,智慧逐漸增長,煩惱也隨之減輕了。但在他們放鬆對治的時候,往昔的煩惱習氣就又漸漸抬起頭來了。若再加以對治,久而久之,精進不懈,心就會逐漸調柔,也就將粗重的煩惱轉為道用,這是每個修行人在修行過程中可以現量體驗到的。

「煩惱妄念初生時」一句,是講當我們心裡剛剛生起嗔恨時,必須立即覺察,並立即捨棄。如《佛子行三十七頌》云:「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剷除佛子行。」在煩惱剛剛生起之時,若不及時剷除,就會危及自己和他人。比如初遇怨敵之時,應該觀想眾生皆有佛性,而這個人也有,所以應該平等對待。如果初接觸時不這樣思維觀想,等到雙方爭吵起來,正在火頭上時,就根本無法以正知正念來對治了。法王如意寶也說:「如果在煩惱剛生時沒有對治,當它達到一定程度時,想對治就很困難了。」雖然在無上大圓滿中講:「將煩惱轉為道用,煩惱的本性即是菩提,一切都是清凈等性。」但作為凡夫的我們,所看見的仍然是不清凈的,自己只能在心裡發願能儘快得到將煩惱轉為道用、證得等性的境界,而在行為上,仍然要從顯宗的因位現行角度出發,來摧毀貪嗔痴慢嫉五毒煩惱。不然的話,剎那的嗔心就可以毀掉自己往昔所積累的福報,自害害他,一時的貪心可使自己破戒,同時又毀了他人。

所以,應時常觀察自心,時常呵斥自己的噁心。以前,噶當派的大德們生起惡念時,就不吃不喝,責罵自己,痛打自己,以此來對治煩惱。這個竅訣看來簡單,其實極其甚深。每一個修學大乘的人都應該依靠這個竅訣,時時刻刻從身口意三方面努力精進修學。

敬摘錄《修心八頌略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索達吉堪布親自講述生命中的恩師
如何判斷網路信息的真偽?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