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瑋:人工智慧時代的傳播與城市公共生活

孫瑋:人工智慧時代的傳播與城市公共生活

7月11日上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孫瑋教授蒞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人工智慧時代的傳播與城市公共生活」為主題,作了一場精彩的的學術報告。

孫瑋教授講座現場

首先,孫瑋教授向同學們分享了今年6月份發表在《新聞記者》上的論文《後人類時代的媒介融合》,提出6個關鍵詞:媒介、城市、技術、賽博人、空間(實體、虛擬)和傳播。孫教授以惠州日報為例,簡要闡述如何將新聞傳播與城市公共生活和市民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創新之舉。還分享了倫敦國王學院在研究倫敦城市傳播與媒介融合時所進行的「50部手機」的實驗,強調了實踐對新聞傳播理論創新的重要性。

孫瑋教授在講課

在分享了幾個案例之後,孫教授重點闡述「賽博人:人工智慧時代的媒介融合」這一主題。她以霍金為例,向同學們形象易懂地解釋了「賽博人」這一具體概念,指出霍金是半機器人的極端代表與典例,是半機器人的「隱喻」。賽博人是技術與人的融合,是傳播的新興主體。接著,孫教授指出,「多重視野中的媒介融合」即不同傳統大眾媒介的形態和機構的合併。

講到媒介融合,孫教授提示我們,媒介融合不僅僅是字面意思上的媒介的融合,還可以是從新聞業態融合轉向社會形態融合,讓我們學習到從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來看待媒介融合。孫教授講到,媒介融合主要學科研究有四種路徑:第一,媒介機構、組織與新聞生產方式的融合。第二,用戶娛樂、生產、社交等媒介實踐的融合。第三,信息與物質形態的融合。第四,媒介技術與身體的融合。

隨後,孫教授指出了媒介融合發展會進入後人類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工智慧技術會滲透新聞傳播業,媒介的邊界的拓展使得媒介高度捲入日常生活。智能身體」作為一個新興主體也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最後,孫教授以城市形象片分析為例,闡述了視覺機器中的城市。她指出,要以正確的視角觀看城市。城市形象片是一種「雙重現實」,即是「自然現實「與」人工現實「的結合。

專家介紹

孫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城市傳播。曾於1999年底和2006年先後赴日本電通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學進修訪問。曾獲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復旦大學「三八」紅旗手。學術成果主要集中於中國都市報研究(上海市社科項目)、大眾媒介與新社會運動研究(教育部社科一般項目)、大眾媒介與城市共同體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獲2007年復旦大學教學實習成果獎,排名第3位,並多次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學優秀獎。在權威期刊上發表高質量論文數十篇。

◆文字|徐司琦

◆攝影|麥婉婷

◆編輯 | 盧重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外新傳研究生 的精彩文章:

TAG:廣外新傳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