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聰明葯」真的會讓人變聰明嗎?

「聰明葯」真的會讓人變聰明嗎?

日前,一項針對數萬人的最新研究發現,全世界人們對於「聰明葯」的服用情況正呈上升趨勢。2017年,14%的受訪者至少服用過一次「聰明葯」,遠超2015年的5%。

何為「聰明葯」?通常是指用來提高記憶力或者注意力的處方葯,被稱為「藥理認知增強」(PCE)。例如,治療多動症的阿得拉、利他林,治療睡眠障礙的莫達非尼。

GIF

使用率在上升

研究人員在《國際藥物政策》雜誌上發表報告說,對全球近3萬人的調查發現,使用 「聰明葯」來增強認知表現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其中美國人的使用率最高。

項目負責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家拉麗薩·梅爾帶領團隊開展了一項匿名調查全球藥物使用狀況(問卷形式)的在線調研,2015年共79640人參與,2017年有29758人參與。

研究主要囊括了阿得利、利他林、莫達非尼以及可卡因等藥物。結果顯示,美國呈現出最大的「使用率」:2017年,近30%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在過去的12個月內曾至少服用過一次PCE,高於2015年的20%。

但歐洲的增幅最大:法國人接受PCE治療的概率從2015年的3%增長至2017年的16%;在英國,這一比例從5%增加至23%。

這項研究表明,美國對於多動症的治療覆蓋率正在推動這一趨勢,同樣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多動症診斷率較高的國家同樣存在這一現象。近一半(48%)的人從朋友那獲得藥物,10%的人通過經銷商或者互聯網購買,6%的人從家庭成員那裡獲得,4%的人表示自己有處方單。

拉麗薩·梅爾認為,文化因素、多動症診斷的流行程度會影響PCE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概率。健康人群通過PCE藥物增強認知能力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這引發了道德上的擔憂。事實上,關於「非醫學用途的處方葯能否提高大腦功能」的爭論一直在繼續。數據顯示,有些人在特定情況下會受益於某些藥物,但是更大規模的研究卻揭示效益微弱。

GIF

真的有用嗎

「聰明葯」真的有用嗎?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所謂聰明葯的效果,僅僅是安慰劑效應而已。學生們服用了他們認為能夠提升認知能力的藥物,預期自己能夠更加集中精神、更加好好學習,於是果然好好學習。真實的「藥效」恐怕是沒有的。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總共招募了32名學生完成總計4輪實驗。在這4輪實驗里,他們被隨機分配服用阿得拉或者安慰劑,並且在服藥前後進行認知能力測試。

研究結果顯示,在總共31項認知能力測試中,服用阿得拉僅僅導致受試者在2項測試中表現出極其微弱的提升。但是,受試者是否認為自己服用了聰明葯卻能夠很好地預測他們的測試表現。實際上,即使是真正服用了聰明葯,如果受試者以為他們服用了安慰劑,他們的認知測試表現也變差了。當然,32名學生是一個很小的樣本。長期服用聰明葯的藥效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至少這份研究顯示,聰明葯的藥效有可能是可疑的。

相關方面的醫生也指出濫用處方興奮劑會導致抑鬱、情緒不穩、心律不齊和停葯期間的急性衰竭反應及精神失常等。尤其是對於正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大腦前額葉皮層仍未充分發育,嗑藥最終會誘使部分青少年走上濫用鎮痛劑和安眠藥之路。

古已有之

對聰明的追求,古已有之。人類歷史上,很多文學家、藝術家都有服用類似「聰明葯」的情況。比如,凡·高、海明威、畢加索、德加等都特別喜歡一種「聰明葯」——苦艾酒,苦艾酒中含有的主要物質稱為苦艾腦,與大麻中的有效化學成分四氫大麻酚(THC)極為相似,都是萜類化合物。

因此,苦艾酒這種聰明葯實際上是一種神經興奮劑,通過與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細胞感受器相互作用而產生擬精神病葯的藥效。也就是說,這類葯是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普通人是不應當服用這類藥物的,但由於其有興奮神經的作用,被很多作家、藝術家當作能提升創造力的聰明物質而不斷服用。

不過,他們的傑出作品是否因為服用了「聰明酒」不得而知,因為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極具個性,無法用對照數據和作品來比較並得出結論,也正如現在人們服用所謂的聰明葯一樣,是否因為藥物而提升了聰明才智,是無法用對照研究結果來證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科協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普產業產值約1000億元 亟待人才創新技術
住建部:讓尋廁更方便 建設「公廁雲平台」

TAG:上海科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