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學聯盟將出台新的學生表現測評系統
澳大利亞政府聲明將會在2020年引入與學生表現掛鉤的資助系統,具體細節將在近期公布相關文件。部分大學對此表示憂慮,因為他們以往的做法並沒有系統地根據指標考慮學生的背景和表現不同,從而發放資助金。
澳大利亞一家側重於教育系統基礎衡量標準機構提出,給予學校的金額應該由學生返學率,畢業就業率以及為學生提供的機會等因素決定。由六大教學機構(昆士蘭,新南威爾士以及維多利亞)機構組成的區域大學聯盟已經建立並提出了針對該項法案的系統模型。該模型借鑒英國的完美教學框架,包括了六個核心衡量標準以及四個額外可選標準。學業完成度,學生流失率,學生教師滿意度,就業情況以及需要幫助的學生群體比例作為衡量標準。其中學業完成度和學生流失率,基於不同的學生情況包括:兼職學生,不在校學生以及需要幫助的學生比例,將會有不同程度的加權計算。
除此之外,學校還將被抽取檢查已經擬定好的資助學生名單,檢查包括:畢業後的起薪和學生受到的學校資源幫助等。學校可以向政府相關機構提供學校數據以便於全方面測評。
因為區域性大學有著較高比例的網課以及兼職學生,兼職學生往往學習周期較長並且容易因為個人原因中斷學業。區域大學聯盟的主席Greg Hill表示,這種新的測評方法可能導致大學以後較小概率接收此類學生。兼職學生在新的測評系統里或許不在足以獲得資助的名單之列。
來自陽光海岸大學的希爾教授持反對意見:「高等教育的使命並不在於學生是否能完成學業。評定項目需要被準確定義,否則這些測評標準有可能限制了那些需要學習機會的學生。」
這項提案的提出方,管理顧問Nous 小組聲稱,他們借鑒了紐西蘭以及美國的模式;其中包括了賓夕法尼亞的核心以及可選的表現評估手段。大學聯盟的執行部長Caroline Perkins表示,新的評估構架將不允許學校根據擇優挑選的數據去保證額外的資金補貼。同時他們也要求大學根據各自的學術機構使命,來選擇合適合格的學生去發放資助。
額外的補貼可以促進校園發展和教育使命的普及,不過需要更系統更全面的測評系統來使其更有效地運行。政府與區域性大學的合作也將促進這一系統的完善。與此同時,限制某些學生群體獲得資助的測評標準也許還需要權衡一下。
※「我爸敢揍我!」 「我爸也敢啊!」
※Tommy Hilfiger還在堅持「即秀即賣」 下一次要在上海辦
TAG: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