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帝國的輝煌,秦公鼎的故事

秦帝國的輝煌,秦公鼎的故事

秦公鼎是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尊出土於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的青銅鼎,高47厘米,口徑42.3厘米,可能是秦仲或庄公時期製品。

秦公鼎,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製品。立耳折沿,淺腹略鼓,平底,獸首蹄足,頸腹飾獸身交連紋,立耳外側飾鱗紋,腹內壁銘文6字,記秦公作此鼎。

銘文「秦公乍寶用鼎」。對於鼎銘「秦公」的認定,或以為是西周宣王時的秦庄公,或以為是幽王時秦仲和庄公,又或以為是春秋早期的秦襄公和秦文公。但該鼎形制與厲王時期函皇父鼎(甲)極似,時代相差不會太遠,因此秦仲或庄公的可能性都存在。

根據梁雲先生的《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器與秦子器組合的復原研究》中所探討的內容,先把鼎分為A型鼎跟B型鼎,A型鼎是竊曲紋鼎,包含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四件鼎,B型鼎全部收藏於甘肅博物館,形制跟A型鼎基本上一樣,差別在B型多了垂麟紋;上海博物館的A型鼎在「秦」字的書寫有帶「臼」字並且用「寶用鼎」,而甘肅博物館的B型鼎在「秦」的書寫中沒有帶「臼」字並且用「鑄用鼎」,在經過跟簋、壺、鎛、鍾等等的比對探討,引用了李朝遠、陳昭容等人的研究,將帶「臼」字跟不帶「臼」字分成兩套鼎(至少是兩套不是一套),基本上可以判斷出A型鼎(上海博物館藏)是出自M2,而B型鼎(甘肅博物館藏)是出自M3。

| 考古發掘 |

2006年9月初,聯合考古隊進駐大堡子山,發掘禮縣大堡子山遺址。聯合考古隊在禮縣調查、鑽探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發現城址一座,夯土建築基址26處,中小墓葬400多座以及零散分布的文化堆積層,足以證明禮縣文化遺存豐富,還有許多歷史的真相深埋在地下。在被盜秦公大墓的西南角,聯合考課題組古隊發掘出了一處建築遺址。從地層堆積和夯土內的包含物看,這個建築規模宏大,大約始建於西周晚期春秋初,戰國時期廢棄,漢代遭到嚴重破壞。近代因修整梯地,東牆地上部分完全被毀。專家認定,這個建築應是秦人的大型府庫類建築。聯合考古隊又在被盜秦公大墓西南20餘米處發掘出了一個祭祀遺迹,4座人祭坑、6個灰坑和1座樂器坑。人祭坑裡有一具年齡約為35歲的女性屍骨和一具中年男性屍骨,還有童男童女的祭祀骨架。專家認為,這種用人來當作祭祀的祭品,可能是用於祭祀地神,非常符合秦朝時期的歷史特徵。

原甘肅省博物館歷史考古部主任、先秦史學者祝中熹先生認為,秦人第一陵區的範圍,原來都是在陝西關中一帶尋找。西垂陵區發現之後,才算是找到了秦人最早的一處國君陵墓。西垂陵區的發現,不僅在時間上,也是在地域上,填補了秦人歷史的一段空白。

紀錄片《尋秦》中提到:禮縣秦公大墓應該是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秦公墓葬,比陝西省鳳翔發現的秦景公一號大墓還早20多年,在已發現的諸侯國國君墓葬中規模也是首屈一指的,甚至比中原強國晉國國君的墓葬還大12000多平方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到家 的精彩文章:

看到它,就想起故宮的門釘

TAG:慧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