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王守仁一首詩洒脫自信,深蘊哲理,無愧一代心學大師

王守仁一首詩洒脫自信,深蘊哲理,無愧一代心學大師

世界是因我而存在,還是我因世界而存在。這問題看起來很深奧,也許你不能立刻回答,相信你一定曾經思考。哲學家爭吵不休,科學家沒有證據,詩人卻可以浪漫地想像。

屈原在《天問》中曾經一口氣提出了一百多個問題,蘇軾也曾經問蒼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東坡先生回答不了世界和我之間的關係,只能酒後抒懷,但是明代大儒王守仁卻有自己的思考。

泛海 明代:王守仁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注釋:

1、險夷:崎嶇與平坦,引申為艱難與順利。滯:凝積,不流通

2、飛錫:錫杖,即和尚的禪杖。多指和尚雲遊。天風:天地之正氣。

王守仁,別號陽明,是明代思想家、軍事家,更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物追求至理的方法,轉而提倡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真理。王陽明的學說打破了當時儒家理學對於思想的禁錮,開拓了視野,漸漸成為那個時代思想界的一種風尚。

王守仁五歲時還不會說話,卻能默記祖父為他讀過的文章。二十七歲中了進士,之後從刑部一個主事一直做到兵部尚書,歷經千辛萬苦。他也多次遭到貶謫,還親自帶兵打仗,設計平定盜匪,得到皇帝嘉獎。他剛開始受到朱熹思想影響,還為了實踐「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後來在貴州龍場悟道,終於成就一派陽明心學。

這首《泛海》意態瀟洒,豪情滿懷,表達了作者不計榮辱的淡然心態。詩的頭兩句「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人世間的艱難和順暢,詩人原本就不放在心中,如同浮雲掠過天空,心中不留下任何痕迹。

也像海上風雲變幻,只要心不動,就不怕巨浪滔天。這兩句表現了詩人堅毅無畏的品質,同時也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學觀:「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讓心靈達到純明境界。

三、四兩句描寫了詩人心中的感受,在這靜謐而遼闊的大海上,自己就好像手拿著錫杖,駕著天風,在月光下飛越「海濤三萬里」,本是驚濤駭浪的驚險航程,在詩人看來卻是富有詩意的旅行。

王守仁的心學著作《傳習錄》中也提倡說,「可知充天塞地中間,只有這個靈明,人只為形體自間隔了。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不存在了。」簡單地說,似乎有點像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但是心學更強調「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到一切事物,也就是知行合一,這是心學的本體論與修養論直接統一的表現。

王守仁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正如王陽明在他的另一首詩中吟誦的那樣,「詩從雪後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轉佳。」仔細體會,看看能否理解心學的玄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十首描寫暑熱的古詩詞,仲夏苦夜短,揮汗白雨翻
溫庭筠的南歌子技巧獨特,情感細膩,又收放自如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