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聖的唐卡,原來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神聖的唐卡,原來是這樣製作出來的!

《合縱玉界》一個有話題、有溫度的和田玉愛好者交流平台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

(六臂大黑天)

唐卡是隨印度佛教而傳入藏地,唐卡起源於唐卡印度古老宗教布畫「缽陀」。也有學者認為唐卡並非來自印度,而是從漢唐至宋元的中原漢地捲軸畫的形成演變過程相一致,發源於蕃漢交往密切的敦煌,沿著佛教繪畫的軌跡,由吐蕃旗幡畫演變而成。

(財寶天王)

唐卡莊嚴神聖,以宗教題材為主,製作過程複雜繁瑣,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

第一步誦經備料

唐卡的創作過程非常講究、複雜。繪製前向活佛問卜,選擇吉日,沐浴凈身,焚香禱告,一邊涌經,一邊備料。然後經過準備畫布、定位起稿、著色、勾線、描金、開光加持等過程。

繪一幅簡單的唐卡需十幾月日至幾十日,繪製複雜唐卡要幾月至幾年。唐卡須用純天然顏料,因此,性能穩定,色彩保持的時間很長,可以幾百年不變色。

第二步綳展畫布

畫布布料選用的是平滑稍厚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點,小孔或裂縫,將裁好的畫布洗凈、涼干,綳到綳架上。然後將膠塗在畫布兩面,塗膠的好壞決定了唐卡畫面的彩色顏料的上色質量。

塗好膠水的畫布經過陰乾後就可以上白底了。在干透的畫布兩面地勻地塗上溫水泡的的白土汁,使布面細孔被填塞,表面變得平滑。

第三步打磨布面

磨製畫布需要兩道工序,即粗磨和細磨。先是數次粗磨,上好白底的畫布陰乾後,用手感略粗的磨石輕磨:打磨的順序總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每次打磨都要陰乾一次。

細磨是畫布作的品後一工序了,為了便於勾圖上色,首先在涼水中調入少量的膠,在畫布正面均勻地塗抹,陰乾後用光滑的磨石打磨三至五遍。

第四步研製畫料

唐卡多為重彩畫,顏料配製十分講究,繪製唐卡的顏料傳統上用金、銀、珊瑚、珍珠、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礦物原料,以及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原料,勾線著色後,繪製於打磨的棉布上。

第五步構圖與造像度量

唐卡的起草構圖是整個繪製流程的基礎,這一步是按照唐卡的造像度量規則,將要繪造像的尺寸、比例、位置做了相應的安排。神、佛像的繪製有嚴格的度量標準,畫師要經過多年的訓練才能掌握的很好。

第六步著色暈染

根據畫面描繪的水泊、岩石、山丘、雲霧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塗上相應的顏色。一次只上一種色,先上淺色,後上深色。繪佛像時,先繪蓮花座,再畫布飾,最後畫佛身。畫背景時,先淺色後深色,使顏色明暗有變化。

第七步勾金線

勾線是唐卡製作過程中品重要的工序,勾線是用尖細的筆尖勾描出人物的肌肉、衣飾,背景的山石、樹木雲彩等。唐卡的勾金線是將純金磨成細粉末,加水和膠調勻,塗繪、勾勒在畫布上,再用寶石筆頭的硬度打磨,使其發光,整幅唐卡就會變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了。

第八步開眉眼

開眉眼包括畫眼睛、嘴唇、鼻孔、手足指甲等最後一道工序,開眼也是整幅唐卡的點睛之筆,賦予了唐卡畫像生的靈氣。唐卡畫完以後,由高僧活佛開光加持,用硃砂在唐卡背面寫上經咒,使唐卡具有「身之所依」的特性,以保佑結緣人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這樣的流程下來一副唐卡才算繪製完工,最後就是裝裱了。

對於唐卡畫師,一幅唐卡是他的整個生命,一個唐卡畫師要通過自己多年的時間、金錢、精力去不斷實踐,才能換來精湛的技藝。將藝術與宗教的渲染力發揮到極致這本身就是極大的修為和創造力,承接著宣揚佛教義理,延續信仰和慈悲,讓每一位觀想唐卡的人都能發心凝想。

【再讀一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合縱玉界 的精彩文章:

和田玉籽料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千種瑪瑙萬種玉,看南紅的千種風情!

TAG:合縱玉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