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球上還會自然演化出生命這種複雜有序的結構體,會不會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地球上還會自然演化出生命這種複雜有序的結構體,會不會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所謂的熱力學第二定律,講的簡單一些,就是「有序」、「有用」的能量在各種各樣的物理化學生物過程之後變成了「無序」、「無用」的能量。

所以說平白無故的虛空之中,一團混亂的粒子當然不能夠自動變得有序,但是問題是,地球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無時無刻不在接收來自太陽的有序能量。利用這樣的有序能量,地球上的一些物質能夠變得有序——生命也能夠因此而形成,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總體的熵還是增加的,但是局部的熵則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就好像製冷空調一樣,你看到的是室內機吹出來冷空氣,但是你沒有看到室外機正在往外瘋狂吹著熱風。

舉個例子,比如說水車,就是利用滾滾流動的水,讓一部分水流獲得了更高的機械能,但是整個過程所有水的機械能是減小的——變成了摩擦的熱能,但是這不妨礙這一部分水流機械能的提高。而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一樣,他們就是利用太陽無時無刻不在流入的大量能量,獲得了局部的有序。一旦太陽的能量消失了,那麼這樣的局部有序就很難維持了。

生命是一個耗散結構,但是耗散結構本身需要不斷減小的熵來維持有序結構,那麼必然要讓外界的熵增加的更多,即:外界環境的熵增+耗散結構的熵減>0。具體過程就是耗散結構不斷地把熵輸出給外界環境,等效於耗散結構不斷地從外界環境吸收「負熵」。

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負熵」的主要來源就是太陽光。太陽光是比較純的可利用能量形式,本身的熵相對較小,它的代價就是恆星內部核反應會產生更多的熵,因此恆星本身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但可以輻射熵相對較小的光。地球上的植物和部分微生物可通過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化學能,這個過程植物和微生物會通過熱輻射,熱傳導,物質代謝等過程把熵輸出給地球環境,使環境的熵增加,同時維持自身的低熵狀態。動物這種耗散結構再吃掉植物,維持自身低熵的同時,把更多的熵通過新陳代謝給了外界環境。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五月 的精彩文章:

愛因斯坦: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科學上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
萬有引力可以看作是宇宙時空坍縮能量的一種勢能?

TAG:易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