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為眾魔之所得便」——《志樂經》學記(19)

「不為眾魔之所得便」——《志樂經》學記(19)

「生覺悟心,得出世智」——《志樂經》學記(18)



前文(經):【複次彌勒。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當得成就二十種利。云何名為二十種利。所謂正念成就。智慧具足。有堅持力。住清凈行。】



本文:

【不為眾魔之所得便。】

『魔』是折磨,古時候翻的經典,古時候的寫本,我們如果看到漢唐時代的寫經,有不少圖書館、博物館裡頭有收藏,手寫的。那個時候這個「魔」,下面不是鬼,是個石頭,魔原來的意思是折磨,魔是折磨,折磨的事情太多了,「眾魔」!相傳這個字是梁武帝造的,翻經的時候造了不少新字,我們中國原有的字不夠用,所以佛經來的時候造了不少新字。梁武帝就造了,他說折磨太苦,比鬼還可怕,所以把石頭去掉,再換個鬼,這梁武帝乾的事情。到以後寫經、刻經多半都用這個字,如果我們要看到魔還是石頭,那是正確的,沒有錯誤。

折磨的事情,我想每個人都有感受,太多了。佛在經上把它分作四大類,第一大類是「五陰魔」。五陰是指什麼?我們的身體,身體稍稍受點風寒你就受不了,就要受折磨。這個魔是五陰魔,色受想行識,色是四大,四大不調,身就有病,受想行識要不調,心就有病,我們講心理的病、生理的病,都是屬於五陰。第二種叫「煩惱魔」,煩惱太多了,佛把它歸納為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六個根本煩惱,展開就是百八煩惱、八萬四千煩惱,夠受的,煩惱折磨你。這個都是屬於內在的,我們現在一般講無始劫來的惡習氣,這是煩惱,這些講的惡習氣。第三種,「死魔」。人的壽命很短促,我們希望學一樣東西,時間不夠用,還沒學成壽命到了,這是折磨。我們想做一樁事業,事業還沒做得成功,壽命到了,也是屬於折磨。哪個人曉得自己能活多久?誰去跟閻羅王簽了合同?佛告訴我們人命無常,我們要提高警覺,這是死的折磨。

五陰、煩惱、死都是屬於自己本身的魔,不是屬於外頭的。除本身之外,外面也有折磨我們的,一概都叫做「天魔」。天魔我們不必去講什麼大自在天、六欲天,不必去講這些,天魔在哪裡?天魔就在我們四周圍。人事的環境、物質的環境,天天在誘惑我們,把我們裡面煩惱勾起來,里外相應,這還得了,裡應外合,我們才受不了。所以佛教我們少欲知足,讓我們不被外界的誘惑力量所干擾,人能夠不受誘惑,天魔對你就無可奈何。這個要自己做得了主宰,決定『不為眾魔之所得便』,你不要給把柄讓別人抓住。什麼是把柄?前面有幾個例子很好,你要好名,名就是個把柄,人家就抓住你這個把柄就利用你,就給你折磨。你們看過小說《西遊記》,孫悟空了不起,本事很大,他有個大毛病,什麼大毛病?好名,喜歡戴高帽子、喜歡人奉承他,所以觀世音菩薩就給他戴一頂高帽,永遠被觀音菩薩控制。如果他要不好名,觀音菩薩對他也無可奈何,所以他有把柄。你好利,人家就用利來控制你。只要你有所愛好,那就是人家的把柄,就是外面境界魔的把柄。

社會的誘惑力量太大了,魔的頭腦很聰明,天天想一些奇奇怪怪的花樣。我們打開電視,電視廣告都是魔,魔掌,在那裡在抓我們。你喜歡美的,美容術日新月異,讓你去上他的當,辛苦賺來的錢去送給他。買了他的東西,說不定愈用愈起反效果,那就更苦了。所以這個社會上魔掌,你要認識它。實在講眾生可憐,真的是可憐憫者,佛菩薩是好人,不肯親近,妖魔鬼怪天天在折磨你、傷害你,喜歡得不得了,他不來找你,你還去找他,你說有什麼辦法!所以,天魔在哪裡?就在你的身邊,你眼睛仔細一看,太多了,眾魔。這是必須要曉得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上當,不會被眾魔所得便。

——文據凈空法師相關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不為眾魔之所得便」——《志樂經》學記(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獨處閑靜常勤精進,以善方便調伏其身——《志樂經》學記(15)
汝等聲聞狹劣無識,不能通達清凈實相——《楞嚴經》參習(163)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