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溺水急救,為什麼要禁止倒水

溺水急救,為什麼要禁止倒水

正牌專家也宣傳錯誤的溺水急救「倒水法」

又到每年青少年溺水高發季節。

經過多年不懈的科普,多數人已經了解到心肺復甦是溺水急救的有效方法。

但是,溺水急救中仍存在一些錯誤,影響復甦效果。比如,「倒水法」這種錯誤還常見於溺水急救中,成了溺水復甦成功的嚴重干擾。

比如,7月2日,河南周口一家水上遊樂場中,一名9歲男孩在與人比賽憋氣時發生溺水,遊樂場的救生員就採用「倒背控水法」進行急救,結果救治無果,男孩死亡。

這些救生員即使不專業,至少也應該接受過簡單的溺水急救培訓吧。他們仍在採用倒背控水急救法,至少說明他們的培訓老師也不懂正確的急救方法。

更有甚者,「正牌」的專家也公開宣傳溺水的「倒水」方法。

6月23日,央視新聞報道河南一位護士對一名溺水男童實施心肺復甦成功。但是,接下來的專家科普卻讓人大跌眼鏡。出鏡的河南中醫藥大學兒童重症監護室的主任醫師陳文霞對心肺復甦一語帶過,卻大講特講如何「控水、排水」。

專家為什麼會宣傳錯誤溺水急救方法

這是因為,「倒水法」曾經是溺水急救的標準方法。

在國內頗具有權威性的《實用內科學》第13版(2009年出版)中,「伏膝倒水法」就是標準救濟方法。

就是所謂的「伏膝倒水法」。

針對海水溺水,還推薦「頭低仰卧位體位引流倒水法」。

2013年出版的第8版內科學教科書中,教授的則是「頭低俯卧位體位引流倒水法」。對於懷疑有氣管異物的溺水者還教授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由於第8版內科學到目前仍在使用中,這也就意味著,這些年來所有的醫學生學到的溺水急救方法都是錯誤的。

至於陳醫生這樣年齡大一些的「前輩」,信奉更「古老」的溺水急救方法,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教科書上的溺水急救方法怎麼會是錯誤的?

這也不奇怪。

因為,這些方法也曾經是世界通行的標準方法。只不過,隨著對溺水生理病理學認識的轉變,這些方法已經被淘汰,而國內的教科書未能及時與世界前沿接軌,仍奉過時的方法若圭臬。

溺水的病理生理學

醫學上曾經認為,溺水發生的主要機制是溺水過程中有大量水被吸入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甚至肺泡),導致的呼吸障礙,以及進一步的缺氧。

既然呼吸道內充滿了水,救上岸後首先進行「倒水」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進入本世紀,有關溺水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WHO於2002年採納了世界首次溺水大會通過的溺水新定義,並取消了此前有關溺水的五花八門的分類,其中就包括8版教材仍在使用的「淡水溺水」和「海水溺水」分類。

這些改變都是基於有關溺水新證據和病理生理學的認識改變。

研究發現,溺水者並非像一直認為的那樣呼吸道內充滿了水。相反,多數溺水者呼吸道內僅有少量的水,少部分人甚至幾乎沒有水。

現在認為,無論什麼原因,當溺水者不能再保持呼吸道通暢,第一本能反應是屏住呼吸,進入口中的水會被吐出或咽下。接下來,等到緩過神來,會有意識地屏氣。這就會造成換氣中止和缺氧。

但是,無論是本能還是有意識的屏氣,正常情況下通常都不能超過一分鐘。

溺水發生後的巨大的恐懼、焦慮,和掙扎都會極大的提高代謝率和耗氧量,以及二氧化碳的產量。因此,溺水發生後,缺氧和二氧化碳集聚速度更快,屏氣時間會更短。

我們知道,生理性呼吸是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的。當血液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到一定水平,吸氣中樞的吸氣信號將衝破人意志控制的屏氣而強制呼吸——這也是人不可能通過憋氣進行自殺的道理所在。

但是,由於口鼻仍淹沒在水面下,不自主的呼吸吸入的不是空氣而是水。這時,人的另一種保護機制發揮作用,就是嗆咳反射和喉痙攣,這樣仍然會將大部分水拒之呼吸道門外,僅有少量水會被吸入,從而引發再一種保護機制——咳嗽反射,試圖將水排出。

總之,只要人的意識還存在(腦還保留功能),就不會准許大量水進入呼吸道。

但是,溺水者如果沒有及時獲救,缺氧就一直加重,低氧血症會迅速導致意識喪失和呼吸停止。缺氧導致的心臟節律惡化具有一定的程序,通常先表現為心動過速,緊接著心動過緩,繼而無脈博性電活動,到最後發生心跳停止。

整個溺水過程,從吸入最後一口氣到心臟驟停,通常發生在幾秒到幾分鐘的時間。在某些情況下,如環境低溫或冷水溺水,這個過程可以持續一小時。

少數情況下,意識喪失或心跳驟停發生在溺水開始之前,這些人呼吸道內甚至幾乎沒有水。

正是基於溺水生理病理學認識的改變,溺水的急救也隨之發生改變。

正確的溺水急救——不需要倒水

溺水者被救上岸達到安全環境後,首先要做出狀態判斷,進行針對性處置。

對於被救起時尚有呼吸心跳者,僅需要將之至於復甦體位,進行觀察,並撥打急救電話。

對於意識喪失、呼吸停止,但是還存在心跳者,只需要進行人工呼吸幫助恢復肺通氣和換氣。

對於呼吸心跳停止的溺水者,WHO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溺水報告中明確指出,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同時進行的心肺復甦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方法。

由於溺水導致的心臟驟停主要因為缺氧,因此溺水急救的心肺復甦遵循傳統的氣道-呼吸-循環(ABC)順序,而不是針對一般心跳驟停的循環-氣道-呼吸(CAB)。

按照歐洲復甦委員會的推薦,主要程序是,將溺水者置於堅實的平面上仰卧,頭和腳位於同一平面。

如果溺水發生在自然水域,可以快速檢查口腔內有沒有異物。如果溺水發生在游泳池等清潔水域,沒有必要浪費時間進行呼吸道檢查,而是在開放氣道同時,連續進行5次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原因是呼吸道內可能有一定水,通常的2次人工呼吸難以達到恢復通氣的目標。

接下來給予常規的30次胸外按壓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相間的順序連續心肺復甦。胸外按壓幅度大於5厘米少於6厘米,頻率每分鐘120次。

指南同時還指出,只有胸外按壓不進行人工呼吸的心肺復甦不適用於溺水急救。

溺水急救心肺復甦的終點

溺水急救的心肺復甦什麼時候可以停止?

指證有三個:

1)溺水者心跳呼吸恢復;2)專業醫療救護到達並承接繼續急救;3)施救者完全力竭。

溺水急救的心肺復甦為什麼需要持續進行?

因為,溺水者的心跳驟停主要是單純缺氧造成,心臟本身沒有疾病;而且,溺水者通常是年輕人,生命力旺盛。

另一方面,水溫通常低於環境氣溫,低溫可以降低受害者的代謝率,增加腦、心臟組織缺氧耐受力。因此,溺水者對缺氧的耐受性更高。

總之,溺水急救的心肺復甦成功率遠遠高於一般的心跳驟停,絕不輕言放棄。

溺水急救為什麼禁止倒水?

以上理由也僅僅能說明,溺水急救不需要進行倒水。

禁止倒水操作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一方面,倒水不僅沒有必要,還耽誤恢復通氣和心肺復甦的寶貴時間。

溺水損害的核心問題是窒息缺氧,急救的關鍵是在第一時間恢復通氣,這需要爭秒奪秒。任何形式的倒水操作都是無用功,反而白白浪費寶貴的救命時間,因此,需要禁止而不僅僅是不提倡倒水。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倒水操作增加嘔吐物吸入,增加二次窒息的風險。

雖然溺水通常不會有大量水被吸入,但是,溺水者往往會吞下大量水。通常的倒水操作倒出的並非呼吸道內的水分,而是胃內的水。

即使不專門進行倒水,心肺復甦操作也通常會誘發嘔吐,嘔吐物進入口腔會增加誤吸入呼吸道的風險,這也是溺水復甦過程中最常見的併發症。

研究發現,在僅需要人工呼吸的溺水急救中,胃內容物返流發生率為65%;而在需要心肺復甦者則高達86&。

任何形式的倒水都會顯著增加死亡率。

因此,溺水急救中,不僅不需要倒水,而是應該禁止任何形式的倒水操作。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文章出處:百度知道日報(https://zhidao.baidu.com/daily)

原始鏈接: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13357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當一隻公豹走到生命的盡頭……
再談運動的相對性——兼評方舟子博士的回復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