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Jay-Z碧昂絲夫婦到盧浮宮拍攝了一支震驚世界的MV,你能讀懂其中的秘密嗎?

Jay-Z碧昂絲夫婦到盧浮宮拍攝了一支震驚世界的MV,你能讀懂其中的秘密嗎?

"Apesh*t.』MV截圖

最近,似乎整個世界正在為《Apesh*t.》的MV集體狂歡。Jay-Z 和 碧昂絲(Beyoncé)這對被稱為流行音樂界的「王室」夫婦組合(這個組合別名為the Carters)上周六發行了最新力作——專輯《Everything Is Love》(一切都是愛)。專輯中第一首歌的MV竟然以巴黎盧浮宮為背景。MV的開始與結束均出現了著名的《蒙娜麗莎》,中間還穿插著《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米洛的維納斯》、《荷拉斯兄弟之宣誓》、《卡納的婚禮》以及《美杜莎的木筏》等大師名作。

如果你去「品讀」那些畫作特有的象徵意義,你能了解到什麼?

拿音樂視頻《Apesh*t.》中出現的《蒙娜麗莎》,與2014年這對夫婦在旅行時拍攝於《蒙娜麗莎》畫作前的合影相對比。合影里,他們看起來像遊客,突顯著他們作為普通人的自然魅力。然而在這個視頻里,他們分別穿著奶粉色與綠色的西裝,情緒激烈又毫不費力以地扮演著貴族(據盧浮宮官方透露,碧昂絲和Jay-Z一共參觀過四次盧浮宮。就是在他們上個月的來訪中,提出了要在這裡拍攝MV的概念。)

藝術家Awol Erizku(即為碧昂絲拍下著名懷孕肖像照的人)、碧昂絲與Jay-Z在《蒙娜麗莎》前合影。圖片:碧昂絲的Instagram

在2013年專輯《大憲章聖杯》(Magna Carta Holy Grail,封面是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館藏雕塑:巴蒂斯塔·迪·多梅尼科·洛倫茲的《希臘神話河神阿爾斐俄斯和山林仙女阿瑞圖薩》)。那張專輯中的《畢加索男孩》(Picasso Baby)一曲中,Jay-Z的說唱部分是獻給他的女兒布魯·艾薇的。「黃色的巴斯奎亞在我的廚房角落裡,去吧,靠向它,布魯,你擁有它。」 而在《Apesh*t.》這張專輯中,the Carters組合把塔尼斯的獅身人面像前面的展廳變成了夜總會, 讓一群舞者在接近大衛的巨作《拿破崙的加冕禮》的地方危險起舞。

這首歌要傳達出的是同一個意思。與藝術史相對應的歌詞,表達的是對格萊美或超級碗的不懈(譯者註:作者這裡表達的是對於名利的擁有)—— 「你需要我,我不需要你。」翻譯過來就是說:我們擁有所有這一切。我們是強大的。

也許在這段視頻中最精彩的時刻要數一排男人單膝跪在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的作品前,和一個女人在《蒙娜麗莎》的畫作前,為一個留著非洲傳統髮式的男人梳頭(這正是這張單曲的封面)。正如作家兼導演的丹尼爾·達什在《獨立報》上寫到,《Apesh*t.》音樂視頻所傳達的是「黑人在盧浮宮是受歡迎的,黑人是有價值的……事實上,比《比蒙娜麗莎》還要有價值。「這是the Carters組合利用他們作為明星無可比擬的曝光度來傳達這樣的價值觀的絕佳方法。」

the Carters專輯《Everything Is Love》的封面圖

讓我談談他們將藝術品植入MV中的兩個意義

第一點是從光明會陰謀論角度來說。Jay-Z和碧昂絲在近些年一直拿光明會的陰謀論故弄玄虛。在YouTube上有一大類視頻,那就是每當一名流行歌星遮住一隻眼睛時,業餘的象徵符號學家就會陷入一種解釋狂熱的狀態,把荷魯斯之眼(古老埃及傳說中的附身符,經常被描繪在死者的棺槨上)的意義牽扯進來,或者把MV中每一塊棋盤地板都看成是共濟會會所(你難道不知道它象徵著善與惡的平衡?)。

爭議可以吸引流量,然而在互聯網這種狂熱的沼澤中,某些爭議卻很廉價。就像從Kanye(侃爺,嘻哈巨星)到Kesha的明星們都希望通過習慣性地在他們的視頻中加入「光明會」的象徵符號,而在網路上一炮而紅。

晚上探游盧浮宮,我們正處於達·芬奇密碼學裡光明會陰謀論的中心。當第一部《Apesh*t.》在網上熱播的時候,他們正期遇於伴隨偏執神秘的陰影世界中。

這部視頻開幕畫面是一個墜落天使……又可否是,一個魔鬼?

視頻里扭曲滾動的舞者正好有13位。13是一個邪惡的數字,難道是巧合?

Jay-Z在盧浮宮的貝聿銘設計的入口面前誇張演唱——那金字塔的結構和傳說中的666塊玻璃板(一個另人掃興的數字含義),讓這個入口成為光明會陰謀家的經典道具。

也許這些聯想只是一種額外的思考——但話說回來,the Carters對這些東西太過在意,至少在拍攝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又或許,這個視頻想要傳達的意思回到了他們奧林匹亞文化的地位:他們非常了解他們的「仇恨者」以及其「胡來的光明會」——所以這個視頻是就是讓這些討厭的傢伙大飽眼福,看夠陰謀論的挑釁。

所以說:盧浮宮在這個視頻里既是一種終極文化地位的象徵,又是一種充滿戲謔的瘋狂網路流行圖騰。這讓他們既能對針那些為藝術界提供主流合法性的批評者,同時也能吸引在Reddit和YouTube上成群結隊的書獃子。

雅克-路易斯大衛的肖像作品出現在Beyoncé和Jay-Z的音樂視頻《Apeshit.》中。圖片:YouTube視頻截圖

它還有第三個象徵功能:藝術作為獨一無二的物品

這張新專輯有這樣一個迷題:專輯首先在這對夫婦部分擁有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平台Tidal上獨家首發,之後又於今日在Spotify、Apple Music等其他音樂平台上發行。這種曲折的發行方式實在令人費解,不過目前的音樂產業本身也確實是一個困惑的地方。

Tidal或許是一個藝術家想自己掌控自己的音樂事業的一種唐吉訶德式的嘗試。根據數字音樂新聞報道,這個平台上的用戶成分很混雜,目前來看最多有過一百萬用戶。儘管碧昂絲在《Everything Is Love》專輯中的另一首歌曲中明確地貶低了Spotify,但the Carters組合還是需要更廣泛的渠道來推廣他們主題為「On the Run II 「巡迴演唱會(不管你信不信,演唱會門票銷售低迷的情況已經被多方報料)

用戶媒體流音樂服務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網路將音樂這種無形的東西數據流量化。沒有邊際成本的無限複製,音樂實際上不再是一種可行的商品。最終,任何你能買到的音樂都能作為種子文件連續不斷地傳播。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儘管實際上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你想要的音樂,你必須讓那種把購買與音樂本身聯繫起來的神秘感復活。

這就是藝術或是藝術的神化能夠起到的作用。

GIF

出現在Beyoncé和Jay-Z的音樂視頻《Apesh*t.》中的《斷臂維納斯》。圖片:YouTube視頻截圖

飆升的藝術市場展現了與互聯網將所有東西免費化相反的趨勢 - 藝術品是自然而然的「壟斷商品「。擁有一件原作是不可取代的。一百萬張《蒙娜麗莎》的明信片只能讓人們對看到真跡的機會更為珍惜。在音樂視頻開端出現的藝術品特寫鏡頭,看起來一點也不像你在拍賣會上看到的畫冊細節那樣——因為它們是關於對存在的崇拜。

像Wu-Tang Clan那樣的音樂人,已經開始把自己的專輯封面作為藝術品在拍賣行上競拍,並將其作為一種音樂人收益的商業模式。

這裡的竅門是找到一些幾乎不可能的折中方法,把實際製作音樂變成一個人們必須用錢來買的受限制的物品,然後讓它們在市場的流通中獲得有曝光度的競爭力。然後讓歷史上正規的、絕對獨特的藝術品展示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美術館裡, 神奇地將絕對排他性的神秘與絕對的大眾吸引力結合在一起。

他們在盧浮宮表演中放大化的洋洋自得,正是the Carters組合奮力抵制音樂深化貶值的反面。那些與無價藝術產生的聯繫,或許能為音樂的定價問題提供充分的理由。

GIF

出現在Beyoncé和Jay-Z的音樂視頻《Apesh*t.》中的《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圖片:YouTube視頻截圖

那麼對此,藝術圈是怎麼看待的呢?

如果說社交媒體是口碑風向標,那麼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以盧浮宮為首的藝術圈對這部MV作品完全支持。

盧浮宮新聞發言人對artnet新聞表示,「最近一次是在2018年5月,他們解釋了要在這裡拍攝MV的想法。雖然拍攝項目的日期非常緊,但是盧浮宮很快就被說服了,因為MV大綱呈現出了他們對博物館和館藏的真摯感情。」

根據盧浮宮的推特稱,每年有近500家電影製片公司在盧浮宮裡拍攝。截止於2015年,每次拍攝的花費最高可達1.5萬歐元或1.75萬美元。雖然Jay-Z和碧昂絲是在最後向美術館的請求拍攝許可,但他們早已在Ricky Saiz的指導下為拍攝《Apesh*t.》的視覺效果仔細思考很長一段時間了。

一個Beyoncé和 Jay-Z新音樂視頻《Apeshit.》中的場景,以及一張這對夫婦與他們的女兒Blue Ivy到盧浮宮旅遊的照片。兩張照片都攝於雅克-路易斯大衛的《Consecration of the Emperor Napoleon and the Coronation of Empress Joséphine》作品前。圖片:藝術家本人

2014年10月,這對夫婦協同藝術家Awol Erizku一起到盧浮宮參觀。Awol Erizku拍攝了碧昂絲在Instagram上轟動一時的宣布懷孕雙胞胎Sir和Rumi的照片。Erizku還拍攝了他們和大女兒布魯·艾維站一起在盧浮宮藝術品前的照片。

最重要的,當然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音樂視頻重現了由Erizku所拍攝的二人在這幅名作前的合影。在視頻中,這一次,他們身著搭配感十足的的亮粉色和藍西裝。

「到現在,碧昂絲和Jay-Z花在《蒙娜麗莎》身上的時間可能比法國總統花的時間還要多。」《洛杉磯時報》的文化撰稿人卡羅來娜·A.米蘭達在推特上開玩笑說。

有其他人指出這個造型的象徵意義。一個在Twitter上用戶名為@tsmeheidi_h的藝術史學生在推特上發文稱:這個歌手「從視覺上主張自己就是蒙娜麗莎,」本質上來看,「#Apesh*t這部MV,不僅僅是一個對碧昂絲和Jay-Z的成就的絕佳慶賀,而且是對他們在面對從古至今的壓迫中成功的一種自我認可,更是對經常被歷史忘卻的前人所表達的一種感激。」

「我認為對於我母親而言,非常重要的是,我們能被積極、強有力的非洲或非裔美國藝術作品環繞其中,並從其中看到我們自己。」 碧昂絲在2017年對《紐約時報》這樣說。如今,這位歌手不僅為自己創作著這種圖象,更是通過用有色族裔的介入的方式將藝術史上的大師之作,如《蒙娜麗莎》畫像等其他傳統白人畫作,重新展開想像。

這個主題最明顯的呈現就是當碧昂絲和一排舞者在兩張照片都攝於雅克-路易斯大衛的《拿破崙加冕禮》的巨作前大膽地面對著鏡頭。這場景正好是the Carters一家在上次旅行中緊盯著歐洲皇家族裔的合影的反面。這一刻,約瑟芬的皇冠恰恰戴在了碧昂絲的頭上。

碧昂絲、Jay-Z和女兒布魯·艾薇(Blue Ivy) 在盧浮宮的薩摩絲雷斯勝利女神像前參觀。圖片:藝術家本人提供

追溯到2014年,the Carters一家還在盧浮宮最著名的雕塑之一的薩摩絲雷斯勝利女神像腳下的台階上照過相。如今,這座雕像也被拍攝在《Apesh*t.》音樂視頻中。

其他拍攝場景包括金色的阿波羅展廳,雄偉的大畫廊的天窗,在博物館埃及展廳的法老之人面獅身像,和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以及其他著名作品,如米洛的維納斯,西奧多席里柯的《救生筏的美杜莎》,和大衛《雷夫人的畫像》,《賀拉斯兄弟的誓言》,《薩賓婦女的干預》等。這段視頻還突出了以黑人人物為主角的歷史藝術作品,比如瑪麗-吉列明本諾斯的《女黑人肖像》。

毫無疑問,碧昂絲和Jay-Z將他們自己記載進西方藝術教規,並倡導有色族裔在西方文明的神聖殿堂中的重要性與包容性。

「在一個傳統意義上白人佔主導的空間舉辦有關黑人的文化事件,這其中的意義是什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社交媒體經理Kimberly Drew在推特上被這樣問道,「是的,這肯定了我們是屬於這個空間的,但我們也要對做出的選擇保持好奇。這些表演有可能已經展示在紐約哈萊姆區的Studio美術館等其他機構,只不過它們只有在那些以白人為主導的空間里表演時才能被人們看到。」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Jay-Z用藝術品作為他的音樂的背景了。在2013年,他的單曲《畢加索男孩》的視頻拍攝於紐約佩斯畫廊。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和其他藝術圈一線明星也出演該了視頻。

GIF

出現在Beyoncé和Jay-Z的音樂視頻《Apesh*t.》中的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像。圖片:YouTube視頻截圖

盧浮宮作為全球參觀量最大的美術館,也許表現出了前進的一大步。但也有人指出,《Apesh*t.》將肯定會拓寬該館的觀眾群——首屈一指的藝術家Jeanette Hayes在她推特上開玩笑說,碧昂絲的MV將是嚴肅的美術館得以保持與21世紀密切相關的關鍵。

《Apesh*t.》音樂視頻立馬能變成各種動圖,也能夠提早進入2018年夏日最佳歌曲獎的爭奪中。但是在開始製作表情包以外,有人建議《Apesh*t.》應該能緊隨年初的電影《黑豹》和Donald Glover的MV《這就是美國》,成為講述種族與文化這種大主題中的一部分。

「我知道這部視頻將被視為一個在音樂領域中的重要時刻」,Tabloid Art History在推特上談到,「但也是一個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同等重要的時刻。讓我們希望評論家都站起來並且好好記記筆記。」

GIF

出現在Beyoncé和Jay-Z的音樂視頻《Apesh*t.》中的《塔尼斯獅身人面像》。圖片:YouTube視頻截圖

下面是更多藝術圈中人關於《Apesh*t.》的看法

Carolina A. Miranda @cmonstah =

「喜歡Beyonce和Jay-Z在他們的視頻里加入了《美杜莎之筏》這件作品。」

TabloidArtHistory@TabloidArtHist

「Beyoncé展示給我們的是當藝術被視為一種明確的力量比喻時,它也能被當做一種政治武器。藝術史是對過去和現在的社會性說明。」

kimberly rose drew@museummammy

「好吧,這些是我對《Apeshit.》視頻的想法:首先,一個問題:在一個傳統意義上白人佔主導的空間舉辦有關黑人的文化事件,這其中的意義是什麼?自從solange"在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 "an ode to"表演,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這個視頻中我尤其喜歡的一部分是繪畫作品被描繪成一種干擾,拿破崙從他手中接過教皇的職位,並為約瑟芬自己加冕。碧昂絲接著扮演約瑟芬的角色,成為唯一那個被加冕的人。」

TabloidArtHistory@TabloidArtHist

「把碧昂絲比作皇后約瑟芬,這種直接構成我多種興趣的交點讓我有點招架不住。我有點受寵若驚。先讓我躺一會兒。」

文:Ben Davis 和 Sarah Cascone

譯:Yi Cao

artnet微信平台是由Artnet全球有限公司獨家授權的平台,任何出版機構或微信公眾號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artnet微信平台或翻譯來自artnet News網站的文章,否則權利人將根據知識產權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net報道 的精彩文章:

揭密史實:若達·芬奇不拒絕,那今天我們會不會多得到一個鎮城之寶?

TAG:artnet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