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天票房20億,《我不是葯神》到底有啥看頭?

9天票房20億,《我不是葯神》到底有啥看頭?

最近最火的電影要數《我不是葯神》。

一個沒有小鮮肉,沒有太多笑料的電影9天票房20個億。

看電影堪比「春運現場」。

到底這個電影有啥看頭呢?

其實電影劇情很簡單,上海某男子得了一種病,叫慢粒白血病,正規治療藥物一盒要四萬塊錢。不得已,他只好求助於一個賣印度神油的中年大叔,求他幫忙去印度買仿製葯。印度買葯跟韓國代購不同,是犯法的,但因為有利可圖,大叔鋌而走險。在帶葯的過程中,大叔良心發現,主動掏空家底幫助病人,最後被捕入獄。

電影里,病人因為無錢吃藥活活病死的鏡頭讓人過目難忘。

一般來說,看完這個電影,觀眾有三個感受:

1、外國資本家心太黑,葯賣太貴

2、活在中國,主要靠自救

3、民間有葯神

這三點每一條都很扎心,所以電影院里好多人抹眼淚。

不過細想起來,這三個感受其實都跑偏了。

第一、葯貴是因為外國資本家心黑?

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我們相信「進口葯」?

所謂進口葯,其實都是從歐美國家進口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科技進步,能研發出好葯;一方面因為他們專利保護做得好,葯企能賺到錢。

很多老百姓說,進口葯貴,我去抗議。那麼好,人家要是因為不賺錢不搞研究了,那可能世界上就沒有新葯了。

電影里的神葯叫格列衛,現實中它的名字叫格列寧。它的確就是很貴,老百姓買不起,怎麼辦呢?

辦法很簡單,老百姓買不起,國家可以補貼,很多國家這個葯都是列入醫保的,病患不用錢或者很便宜就能拿到這種葯。

所以問題不是葯賣多貴,而是我們的國家希望它到老百姓手裡的時候有多貴。

第二、活在中國,主要靠自救?

中國是一個大國,其實任何一個病拎出來都有成千上萬的病友,都是一部血淚史。

前幾年的三鹿毒奶粉、魏則西百度事件,包括電影里說的慢粒白血病,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一個病壓死一個人,壓垮一個家庭的事情屢見不鮮。

為什麼電影院有那麼多人抹眼淚?不見得他們家人都了慢粒白血病,但是就醫難、就醫貴、就醫無門的情況很多人都遇見過。

怎麼辦?

辦法很簡單,活在中國,主要靠自救。

首先是少生病,然後生了病也盡量不去醫院。還有就是要疏通關係,平時多認識幾個醫院系統的朋友,以備不時之需。

這次《我不是葯神》有很多保險公司包場。為什麼呢?因為看過電影的觀眾都太絕望了,與其生了病等死,那還不如買點保險。所以這部電影簡直是給保險公司做了宣傳。

但其實誰都知道,自救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醫療落後、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是全社會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

第三、民間有葯神?

《我不是葯神》里,徐崢飾演的程勇就是民間葯神。

先是從印度走私藥品,然後再是自己補貼把葯價從2000降到500。最後他因為賣良心藥被抓獲。

程勇的這些做法簡直就是活菩薩轉世,所以才有了「葯神」這個名字。

其實不只是葯神,中國一直就有盼神、造神的傳統。

因為太多東西解決不了,老百姓就幻想會有神出現。比如包拯就是官僚之神(清正廉潔)、武訓就是教育之神(普及教育)、大刀王五就是民族之神(抵抗外敵)。現在又有了葯神(惠濟百姓)。

細數一下,其實世間造出的每個神命運都很悲慘,因為他需要跟整個社會體制抗爭。

程勇被抓一點都不奇怪,他一個人代替大家出頭,以一己之力抗擊社會體制,不出事反而不正能量。

一個越是期待神出現的民族,越是沒有希望的。因為他們沒有勇氣去追求公平、公正的體制,而僅僅是寄希望於單個人物的奇蹟。

最近,老百姓造的神是崔永元(正義之神),大家希望他能推動稅務公開。說白了,這就像把崔永元丟到斗獸場,底下獅子老虎一大堆,而老百姓呢?大家趴在圍欄上,看到到底誰能打贏誰。

說了這麼多,那麼《我不是葯神》到底有什麼看頭呢?

我想,應該也有三點,借用羅素先生的三句話:

1、對愛的渴望

2、對知識的追求

3、對人類苦難的同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對愛的渴望

電影里,第一個病人叫呂受益,他為什麼想活?因為他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他說看到這個孩子他就想活。這是生命延續的力量。

後來為什麼他又想死?因為他不想拖累家人,愛他的太太,慢慢長大的孩子。他不想因為自己讓這個家走向毀滅。

在影片里,這樣有愛的畫面非常多。程勇愛自己的兒子小澍,脫衣舞娘思慧愛自己的女兒,肉聯廠殺豬的黃毛愛自己的家人,劉神父愛他的教民。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不是只為了自己。愛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習慣。

二、對知識的追求

電影的最後,大家十里長街送程勇。這個場面是不是很熟悉?

如果大家熟悉歷史,這100年來,中國人在認識自己和自身能量上面幾乎毫無進展。

這些戴著口罩的群眾,依然是積貧積弱、毫無反抗之力的,他們只能寄希望於「等待」和「運氣」。

其實,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對抗焦慮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習。

學習不是混文憑,學習不是掙大錢,學習是培養內心的安全感和持久幸福的能力。

上一代人和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吃了不學習的虧。設想一下,如果整條街站的都是被知識武裝的頭腦,大家還會如行屍走肉一般等死嗎?

如果你錯過了學習的機會,那麼從現在這一刻起,讓你的孩子拿起書本,除了書包里的教材,拿起老祖宗留下的國學,拿起最新的科普書,拿起藝術讀本。

中國下一代的問題一定不是錢和房子的問題,而是讀書的問題。一定要培養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

三、對人類苦難的同情

《我不是葯神》為什麼好看?很多人在電影中看出了悲憫。

電影里有一幕,有一個老奶奶,她買走私葯被警察抓住了,警察說,你快點交代,到底是誰賣給你的?

這個老奶奶演得非常好,她說,我為了治病把房子賣了,家也垮了,就是因為我想活。你要抓了藥販子,我們買不起4萬的進口葯,我們都得死。

演警官的周一圍這時候就動情了,他把大家都放了。

到底情大於法,還是法大於情?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個人如果不懷有悲憫之心,這個人就走不遠,一輩子也不會做出什麼成績。

遠的不說,百度出了個魏則西事件——老百姓搜索醫療信息,出來的都是假廣告,這就是沒有悲憫之心。現在BAT三家,百度做得是最差的,也算現世報。

但悲憫不是愛心泛濫,程勇把自己犧牲掉能解決什麼問題?現實中,代購印度格列寧的陸勇也是個悲情英雄。這些英雄故事可能是拍電影的好題材,但這些故事,反而會強化人們對「一人單槍匹馬挑戰社會的期待感」。

悲憫應該是全社會的共識。呼籲更多人關注慢粒白血病,呼籲更多人關注國家立法解決醫療難問題,這遠比樹幾個道德楷模重要得多。

中國從來不缺有良知的君子,中國缺的是道德底線、敬畏感和對弱勢群體的同情。

一個葯神絕對解決不了中國的醫療問題,一部20億票房的電影也絕對喚醒不了沉睡的人民,只希望這小小的亮光,能帶動更多人的自我覺醒。

畢竟當人強大了,我們才能不依賴於神。

一邊寫一邊想

通過寫作療愈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主編 的精彩文章:

TAG:劉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