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不透人心,被人欺瞞怎麼辦?
鬼谷子、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學說,教導人們必須要想盡辦法識透人心,學會說話。如此才能不被欺騙,活得更好。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來看一個聰明人,他叫李斯。
大家一定想起歷史上著名的那個李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不錯,就是他。
這個不折不扣的聰明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然而,他被趙高陷害,拉到咸陽街頭腰斬並誅滅三族。
為什麼一個太監,大字不認識幾個,會比飽讀詩書,懂那麼多學問的宰相技高一籌?
是趙高更聰明嗎?
我們先看李斯做了什麼?
秦始皇死前下詔書立扶蘇為繼承人,當時扶蘇遠在邊關,小兒子胡亥近在身邊。趙高與李斯商量,立胡亥能夠升更高的官,發更大的財。
李斯心動了,扶皇帝上位自己就是大功臣。而且他與扶蘇的關係並不好。
得了這麼好的機會,他立刻以秦始皇的名義下一道詔書,命令在邊關駐守的扶蘇自殺,蒙恬關押進長安。
但誰更有能力穩定政局,對國家更有利呢?
扶蘇接到詔書時,蒙恬說了句:」王子,這可能是假的,我們擁兵30萬,殺去長安問個明白。「
扶蘇說:」那怎麼行,皇帝既是皇帝,也是父親。他說的我就得做。「
這是個傻子,還是老實,或是個重情重義,信守承諾,對父親忠心耿耿的人呢?
李斯沒多想,他既沒有想自己能不能掌控胡亥,百分百左右胡亥的想法?也沒想胡亥是不是個明君,是不是能像秦始皇一樣,信任他全權讓他處理國家大事?
李斯想的就是,他和胡扶蘇關係不好,不如殺了他。
但是誰來保證,扶蘇死了,胡亥會比扶蘇更好。李斯只是一廂情願的以為,他為胡亥登上皇位做出貢獻,胡亥就會信任他,把他當心腹。
簡而言之,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他認為和扶蘇關係不好,所以扶蘇上位必然拉他下馬,他的榮華富貴就沒有了。
卻沒想到更大的麻煩在後面。
胡亥即位秦二世,他要造更大的宮殿,徵調更多的民夫,讓老百姓繳納更多稅金。
終於,陳勝吳廣爆發了,他們拔刀起義。
李斯心想,這麼下去國家要亡。進宮殿稟報秦二世。
二世問李斯,你不是丞相嗎?你治理國家不利,還怪我嘍?
李斯心想:」官位和仗義直言,哪個更重要?「當然是官位。
一番吹捧,終於把二世狂暴的怒氣給慢慢消解下來,擼舒服了。
可他沒想,那時候立扶蘇,不就沒現在這事了嗎?
李斯的好日子才剛過沒兩天,趙高就在二世面前不停說李斯壞話。比如作為丞相,李斯沒盡到義務,分析他造反的種種可能性。
原來,趙高扶二世上位,就是看著李斯的權位。
李斯不倒,他能有什麼機會?
二世將信將疑,讓趙高先行調查。
趙高立刻讓手下把李斯往死里打,打到簽字畫押,承認自己造反。
李斯怎麼能承認呢?這種罪名即使一個小老百姓也可能抵死不認的。
但李斯不是別人,他是李斯,是那個國家治理與自身私利面前,民哲保身的人。
那時的他一定內牛滿面,我做錯什麼了,我。只想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看老闆眼色辦事,有錯嗎?扶蘇和我關係差,我立個能控制得住的,有錯嗎?
可他沒想,扶蘇他控制不住,趙高他更控制不住。
那天,烈日高照,他拖著被打得遍體鱗傷的身體,走在去刑場的路上。一路血水,一路汗水,滴滴答答,浸透了乾裂的腳底,疼得鑽心。可他全然無法顧忌,嘆口氣對一同行刑的小兒子說:」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
漢光武帝劉秀曾說:「賞罰分明,軍令才能夠推行;軍令暢行無阻,主上自然受到尊重。「(譯文)劉秀正因為如此才能平定四方的戰亂。
李斯在該堅持原則的時候,放棄原則,選擇私利。再聰明,再會看人臉色,再會說話,也只能被萬民背棄於咸陽街頭。
因為,一開始,他就錯了。
在選擇扶蘇、胡亥前,必須有個大原則:賞罰分不分明?扶蘇、胡亥,誰更能成為一個明君?
只要當上皇帝的人是明辨是非的,即便關係不好,總得要有人幹活吧?
李斯經驗豐富,知識超群,不用李斯,也必然會把李斯調派做其他工作。
除非李斯自覺,自己一點能力也沒有。
但是,一旦上位是昏君,他就會不管不顧,隨便趙高有沒有能力。只要能夠盡情供他玩樂,哄著他,就信任他。
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搞好人際關係固然不錯,可也看對誰,如果是個混球,隨便怎麼對他都是一團亂麻。那怎麼做,都是被困住的格局。
※沒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沒人能拿走你的堅強!
※做人,不要丟了分寸
TAG:經典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