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入伏後,以「熱」逼寒毒,冬病夏治好時節,錯過再等一年!

入伏後,以「熱」逼寒毒,冬病夏治好時節,錯過再等一年!

今日入伏,開始了「高溫」模式。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每入一伏,天氣就會更熱一點。

今年的三伏共有40天,你準備好了嗎?

入伏後,冬病夏治好時節,錯過再等一年!

三伏是「冬病夏治」的好時節!

冬病夏治思想,源於《內經》中提出的「春夏養陽」的養生法則。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冬為陰,夏為陽。

若體內生有陰寒性疾病,在冬季容易發病或加重。

由於體內素來陽氣不足,外界陰盛陽衰,正氣不能將陰濕祛除,若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

所以,有「冬病夏治」的說法,因為,夏天陽氣盛,體內陰濕亦外泄

通過人為調和,增補陽氣,散寒祛邪,活血通經,極大利於祛除寒邪,緩解或治癒冬季易發病。

入伏後,以「熱」逼寒毒,少生病,更健康!

「以毒攻毒」,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那麼,「以熱制熱」,你知道嗎?

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要順著陽長的規律,採取以熱制熱的「熱養」法。

喝熱湯,健脾開胃、排毒素

三伏天,很多人,口淡乏味,食欲不振,需要健脾、開胃,此時,喝點熱湯,可以健脾、開胃、促排毒!

1、三豆湯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

做法:

1.將豆子洗凈,清水浸泡1個小時;

2.將三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1個小時,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綠豆:清熱、解毒、消暑。

赤小豆:清熱、利尿、消腫。

黑豆:補腎、益精、清熱。

三豆使用,實為解暑、清熱、健脾、祛濕、防病的消暑佳品,可很好地幫助身體改善各種不適癥狀。

2、冬瓜瘦肉湯

材料:冬瓜半斤,瘦肉2兩,姜,蔥,食用油,鹽

做法:

1、將冬瓜洗凈,切成絲。瘦肉中加入適量生粉和鹽,攪拌均勻。姜切絲,蔥切小段。

2、鍋里下一勺油燒熱,下入冬瓜,翻炒出味。

3、將冬瓜炒軟後,倒入適量水,燒開。

4、水燒開後,下入瘦肉和薑片,用筷子將瘦肉劃開。

5、下入瘦肉後再煮4-5分鐘,加入適量鹽調味,將湯盛出,撒上蔥花即可。

冬瓜是高鉀低鈉型蔬菜,可消腫利尿、防止中暑。

煮冬瓜湯的時候,不需要削皮。

歷代本草記載,冬瓜皮能治腫脹、消熱毒、利小便,冬瓜皮利水作用較強。

伏天喝點冬瓜湯,可以利水祛濕,排毒!

喝熱茶,解暑、消渴、祛濕

伏天,多喝熱茶,不僅可以解暑消渴,還能夠促進排汗散熱。

而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把水運送到周身。

夏日受歡迎的冷飲,雖然消暑立竿見影,但只解決當時的熱氣,短暫地給人體降溫,並不能真正地解渴。

想要給身體真正的解暑降溫,還是要喝杯熱茶才好!

1、紫蘇生薑飲,解暑降溫

材料:紫蘇葉3g,陳皮1g,生薑、冰糖適量

做法:

1、紫蘇葉和陳皮,洗凈,備用;

2、生薑切片,2-3片即可。

3、三種食材,入水同煮。

4、待水沸後,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再放入一兩塊冰糖,待涼後即可飲用。

紫蘇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藥,性辛、溫,入肺、脾經,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濕、防暑降溫。

夏天,如果沒有署葯,可熟水紫蘇香,以葉煮水,作為夏季常備天然祛濕解暑飲品。防暑開胃來一杯,祛濕解乏來一杯。

2、龍鬚玉竹茶,祛濕熱

材料:蒲公英根、龍鬚、玉竹根、玫瑰花

做法:

1、將蒲公英根洗凈,烘乾炒製成茶,備用;

2、取新鮮乾淨的龍鬚,洗凈,烘乾,備用;

3、玉竹根洗乾淨,蒸煮後晒乾,炒製成茶,備用;

4、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陰乾,備用;

5、取龍鬚1g,蒲公英根0.4g,玉竹0.3g,玫瑰花0.3g,碾碎後做成茶包即可。

龍鬚,味甘、淡,歸膀胱、肝、膽經。利水、消腫、泄熱,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代謝,減少頭髮皮膚出油,消除小腹贅肉等有效,可以幫助身體排濕毒,有助健康!

玉竹根,具有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增強免疫力,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可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並且,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可以很好的去火消炎,預防伏天上火。

玫瑰花性溫,可疏肝解郁,改善心情,還可中和配方的寒性。

四個搭配在一起,祛濕熱,排毒素,有助身體健康!

熱水泡腳,祛暑濕,防熱傷風

三伏天,濕氣正盛,濕氣阻滯在脾胃中,人們經常會出現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等表現。

此時,泡泡腳,有很多好處。如: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振奮精神,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

「熱則血行、寒則血凝」。

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

氣溫越來越高,而濕邪越來越重,定期泡腳,一方面能刺激經絡,另一方面有助於祛除暑濕,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運動出汗,排排毒

《易經》里講「運則生陽」,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並且有助發汗。

夏天氣要外泄,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鍛煉還可以加強熱適應,提高人體調節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證。

一般建議選擇早上,因為人體早上的陽氣比較弱,這時鍛煉可以補陽氣。

夏季運動,並不是出汗越多越好,大汗反而會傷身,還有可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或者人體潮濕容易發生感冒或者出現抽搐,對健康不利,所以需要適當的運動。

夏季運動,適合選擇慢跑、太極、跳操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

最後,按揉4處,健脾胃,冬病夏治少遭罪!

一:捏脊

每日捏1~2遍,堅持1周即可見效。

適用:消化不良、口臭、胃脹、胃痛、腹瀉、萎靡不振、乏力等。

方法:

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鬆,然後用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同時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膚,沿脊柱自下而上,雙手交替向前捻動。

每捏三下將皮膚提一下,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膚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適當,不可擰轉;且要直線前進,不可歪斜。

二:揉臍

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

效果: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多用於消化不良、胃寒、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的患者。

做法:

一手掌心或掌根貼臍部,另一手按手背,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每次約5分鐘,每日1~2次。

三:擦小腹

每日2~5次。

效果:改善急慢性胃腸炎及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積食、嘔吐、腹瀉、便秘等。

做法:

兩手分別緊貼肚臍兩側,上下來回擦動,發熱為止,每日2~5次。

四: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體的保健要穴,位於膝眼外下方。

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適用於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雪姐姐 的精彩文章:

腸道不好,大便會有變化嗎?出現3個「異常」,小心腸癌「上身」
身體出現5個信號,小心血脂高了,改善血脂,做好「6個字」!

TAG:營養師雪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