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健身倉 能否顛覆傳統健身房?

共享健身倉 能否顛覆傳統健身房?

傳統健身房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痛點在於預付費導致的管理難度大、不盈利。

文:趙正

ID:BMR2004

最近一年,健身行業的改變可能要大於過去十年的變化。

在國內的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的高檔小區里,共享健身倉正在成為小區健身區域的「標配」,一個幾平米的小盒子一樣的空間里放置一台跑步機,裡邊還有電視、空調和空氣凈化器,掃碼就可以進去跑步,按時間收費,每到晚上下班時間,就會有一些年輕人在裡邊跑步。

而在一線、二線城市的寫字樓里同樣也出現了一種所謂的「健身超市」——規模相對小而精簡的智能健身房。他們就設在白領上班的寫字樓里,健身設施和人員相對都更為精簡,更重要的是他們採用「月卡」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白領健身的門檻。

傳統健身房在國內已經存在了二三十年,但是傳統的經營模式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依然是「圈錢」模式,超售卡,拓新店的經營模式,讓這個行業的痛點沒有解決,當第一批會員逐步淡出這家店的時候也就是其倒閉的開始。傳統的健身房由於投入高,運營成本高,經營管理方式比較落後,很多都很難堅持很久,往往一個會員年卡還沒用完,這家店就已經倒閉了。無論是共享健身倉這樣的小型的健身形態,還是健身超市這樣的月卡健身房都在顛覆著傳統的健身房模式,但是這些新興的商業模式能否最終被市場接納,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填補空白VS解決痛點

覓跑健身的創始人畢振在創辦覓跑之前,曾經在外賣機構餓了么負責地推業務,是餓了么的早期成員。後來,畢振創辦了外賣平台餓勢力和眾包地推平台「人人地推」,在O2O和地推業務領域經驗豐富。畢振把地推的場景分為四大類:高校、商圈、寫字樓和社區。那個時候,他們的外賣業務、共享充電寶業務都輕鬆地進入了高校、商圈和寫字樓,唯一沒有攻克的就是社區。

但是社區場景的流量規模卻非常可觀,按照畢振的說法,「如果學校場景規模為10,商圈為100,社區能達到1000的規模」,場景佔有意義巨大。因此,畢振一直在尋找一種可以切入社區的最理想的業務模式。2016年的冬季,北京的霧霾依然比較嚴重,人們在室外健身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而去健身房又不方便,那時,畢振就想到,如果在社區安置一些小型的共享健身倉,就可以解決社區居民冬季健身的痛點,還可以帶給社區更完善的健身設施。

通過實地的調研發現,10%的白領用戶有購買健身卡,但保持健身習慣的並不多;95%的用戶有運動需求,但運動習慣仍未完全保持,場地、設備限制是一大原因,距離的便捷性也是一大制約因素。通過調研,畢振看到了市場空白和希望,於是迅速地成立公司,研發共享健身倉,開啟了自己的連續創業的歷程。

光豬體育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峰早年也是做傳統健身房,他發現傳統健身房模式已經陷入「預售、圈錢和跑路」惡性循環,一般都是採用預售兩年卡、一年卡,先把大額資金收回來,然後再租場地、買設備、大量招銷售和私教,形成一個龐大的團隊,然後把預售的資金投入到經營當中,再開下一個店。

「其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痛點在於預付費導致的管理難度大、不盈利。為了達成消費者的付費,健身房需要搭建龐大的銷售團隊來售卡,健身房還配備龐大的私教、售後、前台服務等團隊,這導致人力成本極高。因此,傳統健身房必須不斷地發展新會員,一旦拓展新會員不利,就會走向倒閉邊緣。」王峰表示。

看到傳統健身房的弊端和痛點後,王峰決定創造一種新型的健身形態,推出「光豬圈健身」,一種小型智能化的健身房,面積為300~500平米,能夠開在寫字樓里,覆蓋健身人群的「最後一公里」;更重要的是通過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將健身房進行智能化升級,從而減少對人工的依賴,簡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

拓展市場VS優化商業模式

當共享健身倉研發和製造成功之後,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進駐社區。畢振坦言,進駐社區相比於高校、商場和寫字樓難度大很多,門檻也最高。進高校只要和學工部談妥就可以,進寫字樓和物業談好就可以,但是要想進入社區,不但需要和居委會談,還要和物業談,另外地產開發商也必須接觸,有的社區甚至還要找業主委員會和街道辦事處,因此,如果有任何一方不同意,或者幾方沒有協調好,就很難進駐。

好在,做地推出身的畢振並不覺得進社區是一個多困難的事情,畢竟共享健身倉是一個為居民提供健身的場所,符合全民運動的戰略,是有利民生的項目,因此比較容易被社區接受。「最初拜訪的時候,很多小區都以為我們這個項目是純商業項目,拒絕率還是很高的,最初入駐率僅有10%左右,隨著項目知名度的提升,以及拜訪次數的增加,接受度越來越高,目前已經可以達到50%—60%。」畢振告訴《商學院》記者。

對於共享健身倉這種項目,只有迅速地佔領市場,形成規模才可以形成商業模式,因此,這一年來,覓跑健身的主要工作就是拓展市場和融資。據畢振介紹,目前覓跑已經覆蓋了一線城市和主要的二線城市,在幾千個小區已經鋪設幾千個覓跑共享健身倉,未來,覓跑健身的目標是在全國範圍內覆蓋10萬個社區。

走進位於建國門附近某寫字樓內的「光豬圈健身」,最大的感覺就是智能化和人員的精簡。這裡不設前台,私教的數量也不多。王峰告訴記者,傳統健身房配備三個團隊,銷售團隊、客服團隊和教練團隊,大概需要二三十號人,而在「光豬圈健身」的健身超市,則前兩個團隊都去掉了,也沒有前台,只有私教團隊,由於採用了智能化設備,會員佩戴手環就可以直接進入健身區,從而省去了前台的存在,而私教團隊和銷售團隊合二為一,每個私教即承擔一部分銷售會籍卡的任務,同時負責私教的銷售。

這樣的人員構成減去了傳統健身俱樂部三分之二的人力成本。一般店長都是由教練兼任,一個店大概需要5名左右的私教,一個400平米的店僅僅需要五六名私教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管理和運營。那麼,為什麼這種健身超市可以拋棄以往數量最為龐大的銷售團隊呢?

在王峰看來,「光豬圈健身」的月卡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健身俱樂部年卡的模式。「月卡分為99元和199元,相對於年卡動輒1999元和3999元這樣的價位而言,門檻極低,很容易吸引寫字樓里的白領,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了消費壓力,銷售也就比較容易達成。」

探索盈利模式VS連鎖化經營

目前已經完成3輪融資的覓跑健身,一方面還在繼續拓展社區的覆蓋,希望從一線、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覆蓋;另外一方面,也在完善共享健身倉的功能,記者看到第二代的共享健身倉已經開始投入北京市的部分小區,畢振透露,目前5~6平米的小包倉主要投放社區,嘗試除了跑步機之外,動感單車、器械也在做,此外,群體倉、私教倉、瑜伽倉也在開發當中。

對於共享健身倉的市場接受程度,畢振告訴記者,根據大數據顯示,目前投放社區的共享健身倉主要按照時間收費,跑一次大約花費幾元錢,一天12小時平均有5~6個小時在使用,有的社區一天最高可以使用12個小時。一個共享健身倉造價1.5萬元左右,運營大概10~12個月可以收回成本,最快的只要5個月就收回了成本。

目前覓跑的共享健身倉主要收費還是以付費跑步為主,按照每分鐘0.2元,單次運動30~60分鐘計算,單個人單次運動的花費在6~12元,一天的收入大約為40~50元。至於共享健身倉更多的盈利模式,畢振坦言,覓跑健身目前還在創業階段,主要目標還是拓展市場,不斷拓展新的小區,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並不是目前這個階段重點考慮的問題。

當「光豬圈健身」的智能化健身房運營模式逐漸成熟後,光豬體育就開始對一些老的健身房進行改造,例如原來的一家煙台老店,有1000平米,有30多人的團隊。改造後變成十幾個人的規模,但是在新的運營模式下,收入基本保持不變,由於降低了人工成本,利潤就增加了。

事實上,月卡的銷售模式改變了年卡銷售的很多弊端。儘管「光豬圈健身」推行的是月卡制,但也有季卡和半年卡,而月卡更重要的是為了拉新客戶。月卡的模式還是為了讓更多的白領來體驗,降低了消費門檻,同時提供給他們更為靈活的鍛煉方式,可以根據他們的時間靈活地決定是否健身,以月為單位辦卡,避免了辦年卡存在的浪費現象。因此,「光豬圈健身」推出月卡後,對白領的吸引力很大,王峰透露,在「光豬圈健身」辦月卡的比例高達40%,其餘的是季卡和半年卡。

2015年,光豬體育在北京南二環中海地產廣場開了第一家智能化健身房,兩年來已經在全國範圍開店220家,其中直營店14家,其他都是加盟店。王峰給記者算了中海地產廣場店的運營開支情況,目前這家店每個月固定成本為10萬元,銷售業績每個月可以維持在20萬—30萬之間,盈利能力還是不錯的。

(本文來自《商學院》雜誌2018年7月刊)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學院雜誌 的精彩文章:

40天115家民間金融平台炸雷,第一批犧牲者已經倒下
裁員、內鬼門、失火風波後,特斯拉會順利在華建廠嗎?

TAG:商學院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