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俞林:黃永玉的故鄉情懷

周俞林:黃永玉的故鄉情懷

由著名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出資捐建的吉首市美術館橋及其配套工程預計今年10月全部完工。這是黃永玉先生繼鳳凰古城沱江四橋、吉首市峒河四橋、萬溶江喜橋之後,再次在湘西出資捐建的第10座橋樑。位於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古城內美術館橋將作為連接藝術家與大眾的橋樑,其提供的展覽及教育功能,能夠使得藝術家與大眾之間產生良性的互動。本地的藝術家在此展出作品,使得具有相同生活體驗的民眾,更加能夠體會到作品本真的情感。

而美術館內的多功能廳,能夠提供藝術家與民眾之間的交流機會,從更加直觀的角度對藝術作品進行解讀。今後,每天在這裡分享最美好雅緻的花茶酒香、琴棋書畫,體驗古今中外最悠然自在的生活美學,吉首市美術館橋體現了黃永玉深厚的家鄉情懷,將為我們在繁華的都市打造一片寧靜的樂土,為心靈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也勾起了我對於黃永玉先生特殊的崇敬和仰慕。

在孩提時代,我就知道黃永玉先生是位了不起的大畫家。他初中沒畢業並且沒有經過系統美術訓練卻當上了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黃永玉先生的故事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因家境貧苦,12歲就外出謀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台灣和香港。14歲開始發表作品,以後一段時間主攻版畫,其獨具風格的版畫作品飲譽國內外。16歲開始以畫畫及木刻謀生。黃永玉先生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

其人博學多識,詩書畫俱佳,亦是詩、雜文、散文、小說、劇本的大家,出版過多種畫冊,寫過《永玉六記》、《吳世茫論壇》、《老婆呀,不要哭》、《這些憂鬱的碎屑》、《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太陽下的風景》、《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等書籍。

作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藝術大師黃永玉一直有著濃郁的家鄉情懷。他對故鄉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發現並推薦了張家界,他為酒鬼酒公司鼓搗出酒鬼特型酒瓶,他為周恩來總理畫了油畫《最後的歲月》,他設計了新中國第一張猴年紀念郵票,他捐建的「肥、愛、花、醉、喜」五橋已成為一張全新的吉首城市名片。吉首大學是湖南的一所地方大學。「愛屋及烏」,他對吉首大學的信任就是建立在濃厚的故鄉情結上。2006年,黃永玉先生把幾十件跟隨他一生的藝術珍品和寶貴收藏,無私地捐贈給了吉首大學。其中就有中山國的陶器,漢代的技樂俑,那價值連城的三峽陰沉木,在長江三峽底部已沉睡了一萬五千年。

以後又多次把自己的部分畫作、文字手稿等無償捐獻給吉首大學,並協助吉首大學建立了黃永玉藝術博物館,如今4200平方米的博物館已收藏了200多件珍貴文物、100多件美術作品。出自黃永玉之手的「酒鬼」包裝藝術設計,極具湘西地域文化特色。「酒鬼」酒文化和包裝文化相得益彰,2002年入選中國十大文化白酒。「酒鬼」外包裝盒在一個側面裝飾的是黃永玉的國畫酒鬼圖,畫的是酒鬼背著「酒鬼」在醉行,圖中還有黃永玉先生撰寫並手書的短句:「酒鬼背酒鬼千斤不嫌贅,酒鬼喝酒鬼千杯不會醉,酒鬼出湘西涓涓傳萬里。」這3個描繪「酒鬼」的短句就是一首極具韻味的哲理詩,後來因成為酒鬼酒公司電視廣告語而廣為人知。「酒鬼」麻袋造型的酒瓶是黃永玉根據湘西民族風情設計的,極具古樸粗獷的湘西文化特色。據湖南株洲市酒瓶收藏家黎福清先生在《中國酒器文化》一書中記載:「麻袋瓶在市場露面以後,大受集瓶愛好者的青睞。居住於台灣省的湘籍詩人洛夫先生回湖南時看見了麻袋瓶,大感興趣,並賦詩云:『酒鬼飲湘泉,一醉三千年。醒後再舉杯,酒鬼變酒仙。」 「酒鬼」酒包裝藝術之妙,在於彰顯了湘西厚重的地域文化,使消費者在品酒的同時感受和欣賞民族文化,視覺印象極其深刻,以致一朝品酒,終生難忘。酒鬼酒瓶的設計更是立意孤絕、妙手天成、平朴里顯功力,隨意中見洒脫,古拙別緻,大朴大雅。2003年全國(首屆)糖酒副食商品交易會上,黃永玉簽名「酒鬼」酒瓶拍出5.2萬元高價。

20世紀八十年代,黃永玉先生曾畫過一組關於老家鳳凰的線條畫,題目叫做《永不回來的風景》,反映了鳳凰舊時的完美和當時的滄桑:萬名塔被毀,虹橋被改成公路橋。於是,近20年來,黃永玉先生提議大力保護鳳凰古城,倡議修復萬名塔、人行虹橋等景觀。在萬名塔對面,新修了一棟湘西風格的吊腳樓。這些舉措在當時曾遭到一些人的不理解。隨著時光的流逝,鳳凰在旅遊界異軍突起,嘗到甜頭的鳳凰人因此不再埋怨,虹橋雖不能通汽車,但他們紛紛自發守舊如舊、整新如舊。如今,在悠悠沱江邊,在深深古巷裡,隨處都可以發現操著不同口音的海內外遊客,他們在鳳凰尋找「夢裡的故鄉」,他們在鳳凰構築「遠去的家園」。儘管鳳凰的羽毛出落得日漸豐滿,黃永玉先生仍然不顧年事已高,為鳳凰的保護、發展、成長奔走呼號。近幾年,只要有關故鄉的活動,黃永玉先生都要自告奮勇地出席。沒錯,理解黃永玉,要從理解鳳凰開始,要從理解湘西開始。2010年,他在鳳凰古城沱江捐建的四座橋命名為「風雪雨霧」。出於對家鄉經濟欠發達和旅遊事業的關心,完成在鳳凰沱江上修建四橋後,黃永玉畫畫義賣籌措資金,又提出在吉首市再建四座橋的想法。2012年,捐資超過二千萬在吉首市峒河建成了「肥愛花醉」藝術四橋。2013年,黃永玉再次出資500萬元,在吉首乾州古城修建一座「喜橋」。這九座橋樑都由黃永玉先生親自選址和藝術設計,其設計新奇別緻,建築精美,姿態各異,古色古香。這些體現中華文化的橋樑不僅為附近居民生活帶來了方便,更為旅遊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然而,黃永玉的故鄉情結並不止於湘西鳳凰和吉首,更囊括了北京甚至祖國。儘管黃永玉先生一年中有一大部分時間在中國香港或者義大利佛羅倫薩,但是始終牽掛著祖國。而說起對祖國的感情,黃永玉詩集《一路唱回故鄉》對祖國深厚的情感,在幽默風趣的語句中盡顯豁達與豐厚。這不僅是對逝去歲月的懷念,更是一種超越未來的情感表達。他的組詩《天安門即事》,每一首都顯示了畫家所獨有的畫面感,例如:「一群衣衫襤褸的人,抬著/一個襤褸的花圈,/說是從丰台來的,/說是從丰台走著來的,/還說是一路號哭著走來的。/他們排不成一個隊伍,/他們的花圈用稻草和野花紮成。/排在最後的是一個/抱著嬰兒的婦女/和一個牽著她衣角的女孩。/說是從丰台來的,/說是一路走來的,/獻上他們哭碎的心。」質樸的言語更有一種綿長的韻味。文名被畫名蓋過,作為藝術家,黃永玉的美術起步與詩人、作家的風骨密不可分,其早期的不少木刻作品都是為詩、小說而創作的。「文革」結束後出版的《永玉六記》、《水滸人物》、生肖畫等作品,很難歸為某類文學樣式,是集文學與美術於一體的一種個性表達,才思、性情、詩意盡在其中,有著鮮活的文學感染力,帶給人們智慧、幽默的快樂。2013 年10月,「我的文學行當—黃永玉作品展」在上海、廣州、長沙等地巡展,展覽將美術與文學融為一體,成為當下文學界獨樹一幟的一個特例。情懷不老,青春永在。黃永玉1924年出生在湖南鳳凰,12歲走出鳳凰就開始以繪畫、木刻為生。在外地生活了將近82年,但無論在天涯還是海角,黃永玉都為故鄉驕傲。他無論走到哪裡,總是說自己的故鄉好。

如今,在鳳凰古城沱江岸聽濤山莊,其表叔沈從文先生的五彩石墓地前,佇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黃永玉先生的題字: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黃永玉的故鄉情結很重,對於他,故鄉不只是記憶,不只是人到他鄉之後的對故鄉的留戀,而是一種能不斷提供他藝術創造力的能源。「我們家鄉太好了!實在太好了!」黃永玉先生老愛用這樣的強調語氣誇耀家鄉。他說故鄉的山水,能夠勾引他的回憶,能夠讓他時時產生創作的衝動。

周俞林,男,湖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首市作家協會理事。1989年湘潭大學畢業,先後在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化傳播等單位和企業工作。 現供職於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廣播電視台總編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讀本 的精彩文章:

六月,傾聽一種聲音

TAG:大家讀本 |